孩子拖拉磨蹭相信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上一篇我們講了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當我們分析了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后,我們再來講一講怎樣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在這里跟大家分享4個策略。
一、可視化。小孩子拖拉磨蹭很多都是因為對時間沒有清晰的概念。因為時間這個東西太抽象了,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相信就算很多大人都會對時間缺乏正確的認識。比如說一個成年人,要準確的說出一分鐘可以走多少步,十分鐘可以洗幾雙襪子估計都有些困難。正因為時間太過于抽象,所以我們要讓它變得可視化。要想讓時間變得可視化,家里需要配備這幾樣東西。
第1個是家里要有鐘表。把它掛在顯眼的位置,臥室客廳都要有。鐘表最好要帶表盤,要有清晰的刻度,每個房間的鐘表保持時間一致。除了鐘表,孩子自己要佩戴手表,方便隨時查看時間。第3樣東西是計時器,可以倒計時的,用于給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知道時間長短、規(guī)則的概念。比如說,孩子玩游戲可以玩30分鐘,那么倒計時結(jié)束后就不能再玩了。如果孩子說想再多玩5分鐘,那讓他多玩5分鐘。下一次就要從他玩游戲的時間扣掉5分鐘。
有了計時器,我們還需要一個番茄鐘。用于他每天做正事的時候記錄時間。比如說每天寫作業(yè)用了多長時間、每次吃飯的時間。最后我們還需要一個看板,用于清單展示。清單上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上,每件事預計要多久完成,實際完成時間。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任務,那么多出來的時間就可以讓他自由安排,讓他覺得多出來的時間是值得的。
家長可以協(xié)助孩子制作每日總結(jié)清單。比如說睡前清單,睡覺之前把玩具收拾好,把第2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第2天上課的書本整理好放書包。有按時完成的可以給它畫上一個勾,每天睡前讓孩子對照一下,當孩子看到畫的勾越來越多就會很有成就感。家長定期總結(jié)清單上的數(shù)量,根據(jù)數(shù)量給予相應的獎勵。
二、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生活習慣。自己的物品學會自己整理,包括書本、衣服、玩具的整理。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承擔因拖延時間而造成的后果。有些家長脾氣比較急,看到孩子整理東西動作太慢,就直接代替孩子做了,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思想。
三、深層次策略:知止。家長要明確界限,對于孩子哪些事是我們可以做的,哪些事是我們不可以做的。有很多人對外面的人很客氣很尊重,對自己親近的人卻肆無忌憚的發(fā)脾氣,這就是缺乏界限的表現(xiàn)。作為家長必須要做的就是為孩子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條件,如經(jīng)濟上的支持,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而有些事不能越界,如身體界限和心理界限。家長一定要留給孩子發(fā)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長動力的空間,不要想著事事包辦。
四、家長的心要靜。家長要靜下心來去感受孩子的心理訴求,學會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現(xiàn)在很多家長喜歡攀比,每當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啊,拿了什么獎,又考了100分。不聽到還好,一聽到家長就坐不住了,一回到家就各種窩火,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優(yōu)秀,我們家的孩子怎么這樣子。一看到孩子就各種不順眼,莫名其妙的又發(fā)一頓脾氣。家長可以每天睡前給自己留一些獨處的時間,靜下來回想一下當天發(fā)生的事情,去試著感受一下孩子的感受。
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求快,只有教育孩子不能速成。孩子的教育是一場單程旅行,途中有艱辛有歡樂。家長們?nèi)沃囟肋h,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盡量多陪陪孩子,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