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撒謊怎么解決(對于孩子經常撒謊家長要怎么辦)
朋友的女兒小薇3歲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可前不久,朋友忽然憂心忡忡地跟我說“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tǒng)的講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唉,我最近發(fā)現小薇會撒謊了,怎么辦啊?小小年紀就說謊騙人,以后還得了?”
然后朋友就給我列舉了女兒說謊的種種“罪行”,小薇喜歡畫畫,朋友就買來畫筆和白紙給女兒,特別強調在紙上怎么畫都可以,但不能畫在墻和家具上。
可有一天,朋友發(fā)現臥室墻上有水彩筆的痕跡,于是她就問女兒是不是她畫的,女兒回答說:
不是我畫的,是Doris畫的(Doris是小薇的好朋友)
朋友一聽就急了,因為她知道最近幾天Doris根本沒來家里玩,而昨天她還沒發(fā)現墻上有水彩筆印,所以肯定是女兒畫的。她說:
“你跟媽媽說實話,是不是你畫的,你放心,你說實話媽媽不會批評你。”
女兒依然不承認,一口咬定就是Doris畫的。
其實,朋友不必焦慮,對于3-5歲的孩子來說,撒謊恰好說明他們的思考能力有了提升,因為他在撒謊時,一定是知道規(guī)則的,比如小薇肯定心里清楚媽媽不讓她在墻上畫畫,她們也知道對方想要聽到什么,同時他們還需要嚴密的表達能力來掩蓋自己的“謊言”,這些都是高階認知的體現。
有研究發(fā)現,50%的3歲兒童會撒謊,90%的4歲兒童會說謊,按照這個趨勢來看,撒謊是孩子成長的標志。
當然,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時還是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和干預,在談如何應對之前,應該先搞清楚孩子撒謊的原因。
孩子撒謊的原因
- 幼兒的短期記憶差,想象力卻很豐富
2-3歲的孩子短期記憶力比嬰兒時期有所提高,但依然只有成人的1/4,他們還無法區(qū)分什么是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什么是想象,因為剛剛發(fā)生的事情他們很快就忘記了,所以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嘴里經常“跑火車”,比如午飯吃的面條,過一個小時你問2歲孩子他午餐吃的什么,他就很有可能說他吃的米飯。
同時在這一階段,孩子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家長會發(fā)現,在2-3歲的孩子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每天會對著自己的玩偶、玩具車說話。薯條的餐盤上印著小豬佩奇,他每次吃飯時都要求不能把飯放在佩奇的臉上,因為他覺得這樣子飯就被佩奇吃了,他自己就沒得吃了。
短期記憶差,再加上想象力豐富,就會導致孩子滿嘴跑火車了,一般而言在5歲的時候,這個情況就會消失了。
孩子想象力很豐富
- 用撒謊來探索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想的事情別人并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也可以通過耍一些“小聰明”讓別人不知道。這一發(fā)現讓孩子很興奮,于是他們開始不斷用行動來試驗自己的這項能力。即自己怎么做,就可以隱瞞事實,不讓他人知道。
在這一階段,孩子可能會很喜歡“吹牛”,比如在聽到別的小朋友家里有某個玩具時,他們會說自己有更大更好的玩具,有的孩子為了炫耀自己周末過得很愉快,就說自己周末兩天去了趟美國旅游。
在這期間孩子撒謊是有意為之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
- 犯錯后,想盡快擺脫內疚感,并保護自己不受責罵
犯了錯怕挨批評所以撒謊,這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 如果每當孩子犯了錯時,家長都很兇,那孩子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懲罰,他就會本能地用撒謊來保護自己。
另外,在做一件明知媽媽不允許的事情時,孩子會產生內疚感,而內疚是一種令人很不愉快的負面情緒,孩子想盡快擺脫這種情緒,于是選擇撒謊。他們心里真實的想法是:我多么希望這件事沒有發(fā)生過。
害怕被批評撒謊
家長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撒謊時,先要理解孩子撒謊的原因,但理解并不意味著縱容孩子,而是讓父母更有策略去引導和教育孩子。
首先,家長不要用打罵、指責的方式來試圖禁止孩子撒謊,因為這樣一來,孩子會因為害怕被責罰而撒更多的謊。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 允許孩子撒無害的謊
如果孩子只是想象力太豐富,虛擬和現實傻傻分不清楚,那家長不必覺得緊張,這些專屬于孩子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是他們可愛的體現。
薯條有時就會給我講一些自己的幻想,他和爺爺奶奶一起坐飛機去了月亮上,或者是樹上的小鳥在跟他講話。
- 看到孩子撒謊行為背后的動機,鼓勵孩子說真話
孩子7歲以前的撒謊行為,多數都不是道德問題,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時,可以先思考他撒謊的動機是什么,不給孩子貼上不誠實、撒謊的負面標簽。
比如孩子不想走路,于是說自己腳疼。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寶寶是不是走累了,想讓爸爸抱,但又擔心爸爸不抱你,所以說自己腳疼呀?!?/p>
孩子說是,這時家長可以繼續(xù)說:
“可是你說假話爸爸會很難過的,你可以直接說你走累了,想讓爸爸抱,爸爸會很樂意抱你的?!?/p>
看到孩子撒謊背后的真正原因,耐心引導孩子說實話。
引導孩子說出真實想法
- 讓孩子彌補過錯,而不是認錯
平時孩子犯錯時,不要過度批評指責,而是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對于孩子來說改正錯誤也遠比認錯要更加重要。
比如當朋友看到女兒小薇在墻上畫畫時,與其不斷提問直到女兒承認是自己畫的,不如把提問變成陳述:
“媽媽現在看到墻上已經被水彩筆畫了,我們該怎么彌補呢?”
之后可以帶著小薇一起把墻壁清理干凈,然后拿出一張白紙,告訴女兒可以在紙上畫畫。在這個過程中,小薇雖然沒有嘴上認錯,但她用自己的行為來彌補過失,她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她在一次犯錯中得到了成長,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在帶著孩子彌補錯誤時,父母理性、溫和的態(tài)度,始終平靜地和孩子一起處理問題,也給孩子傳達了一個信息:犯錯沒有關系,只要愿意負責和彌補就好。
這樣一來,孩子犯了錯就不會再選擇說謊了。
帶孩子一起打掃衛(wèi)生
- 相信孩子是誠實的,并在他說真話時及時表揚
靈活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措施,讓孩子知道說真話有獎勵,說假話就會遭到懲罰,他們會發(fā)現撒謊得不到好處了,而且說真話反而更能得到好處,逐漸也就不撒謊了。
比如孩子愛吃糖,已經說好每天只能吃1顆,可是孩子卻吃了3顆。被家長發(fā)現后,孩子害怕被批評不承認自己吃了3顆,這時家長最好不要批評孩子,而是鼓勵他說真話,家長可以說:
“爸爸知道你是個誠實的孩子,你告訴爸爸你吃了幾顆糖,你放心爸爸不會批評你的。”
如果孩子承認了,即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并再次強調他的行為叫做誠實,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引導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在表揚完孩子之后,可以再次重申關于吃糖的規(guī)則。
另外,平時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誠實會帶來好結果”的寓言故事,比如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及時表揚孩子
- 與孩子建立誠實、互相信任的關系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建立起誠實、互相信任的親子關系,每一位家長都覺得誠實很重要,可在生活中,欺騙孩子的話往往張嘴就來,想讓孩子不怕打針,就說”打針不疼“,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就說
”只要你現在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以后你想怎么玩都行“。
還經常許下一些實現不了的承諾;明天帶你去迪士尼,周末帶你去動物園等等。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模仿家長撒謊,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寫在最后
我相信每個孩子本性都是純良的,家長在教育時,多思考孩子行為背后好的發(fā)心,無論是對待撒謊還是其他的問題,無條件的愛都是最正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