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每天晚上的血壓都要飆到150,不斷訴苦:女兒做事就像蝸牛一樣,我真的要崩潰了。
曾看過一個視頻,周六上午,爸爸三催四請讓孩子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可孩子就是磨蹭,怎么也動不了。
爸爸決定治一治她,索性不叫了,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上午十點左右,孩子玩過癮了出了房間門,對爸爸說:“我餓了。”爸爸不慌不忙地說:“等爸爸打完這盤游戲。”一直拖到了十二點,孩子再來看爸爸時,爸爸已經躺在沙發上睡著了。
聰明的孩子決定自己動手找吃的,可找遍屋子什么都沒找到。一直到了下午三點,爸爸才懶洋洋地醒來,看著委屈的孩子,問:“你看,爸爸做事磨蹭,拖延的后果有什么?”
孩子說:“會讓我們餓肚子。”孩子已經深知做事磨蹭拖延的不良后果了,可爸爸之后說的那些更讓孩子連連后悔:
“爸爸一直叫你們起床吃早飯,可你們不聽,所以爸爸也像你們那樣,先玩飽睡飽再來照顧你,結果你們餓了肚子。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們一早就起來吃早飯,我們現在已經在兒童樂園了!”
這位爸爸采用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承擔做事磨蹭的后果,還有其他辦法嗎?
1. 培養孩子準時的習慣。拿做作業的例子來說,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沒有計劃和條理,并不知道事情的重點在哪里,也不知道該如何規劃,就會降低學習效率。孩子是分不清用兩個小時去做原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是一種損失。
所以,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時間限制,“離上學時間還有5分鐘”“2分鐘要出門”。同時,要做到家長不急,孩子急。如果孩子做作業磨蹭,第二天被老師批評之后,孩子做作業的速度一定會加快。
2. 孩子做事拖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比較強勢,不斷督促和監督孩子完成任務,孩子很少有自己的發言權和選擇權,導致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我斗不過你,但我拖得過你。
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而不是不斷地下指令和幫忙做決定,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做選擇,但做出選擇后必須自己承擔后果。只有激發了孩子的潛在主動性,孩子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任務。
最后,家長不要總埋怨孩子:“你速度怎么那么慢?”“你就像蝸牛一樣”,而是要正面告訴孩子該如何做:“你可以速度快一點”“要抓緊時間了”,這些比責備來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