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須知知識圖片(垃圾分類知識)
所謂垃圾分類就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將垃圾分類排出,按照處理之需要,將其分別投置于不同的貯存容器中(垃圾箱),并按指定之時間、地點、種類,將該項垃圾放置于指定的地點,由相應的回收系統進行處理。其目的是做到資源再生使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使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保護生態環境。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常用垃圾分類法一般分為四大類:
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指垃圾中具有資源性的可再利用的廢棄物,如紙類、金屬類、塑料類、玻璃類等。
注意:含油漬的廢紙、打破的玻璃瓶及碎玻璃不屬于可回收垃圾。
2.廚余垃圾: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一些地方也將殘枝落葉、含油漬的廢紙列入餐余垃圾。
3.有害垃圾:指廢電池、廢燈管、廢藥品、廢油漆及其容器等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常見包括廢電池、辦公室廢棄墨盒、廢熒光燈管、廢燈泡、廢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廢殺蟲劑及其包裝、過期藥品等。
4.其他垃圾:指危害較小,但無再次利用價值,如建筑垃圾類,生活垃圾類等,一般采取填埋、焚燒、衛生分解等方法,部分還可以使用生物解決,如放蚯蚓等。主要包括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瓷器碎片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