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孩子的妙語良言,學會與孩子正面溝通(激勵孩子的妙語良言,學會與孩子正面溝通的話)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時刻起,學得最多的就是情感表達。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他們學習父母身上表達情緒的各種方式,比如怎么表現出開心,傷心怎么緩解,憤怒如何排解……
如果父母的關愛讓孩子覺得無法滿足,他們就會出現孤僻、暴躁、膽小或沉默。而這時父母對孩子冷漠、吼叫、威脅,也會被孩子模仿和學習。
讓孩子感受到關注最好的方式就是與父母溝通和互動。
01
父母有三句話不能說
1. 再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
這句話的正確表述方式應該是:你這個行為是錯的,已經影響到別人了。
很多時候父母的想法和說出的話是不一樣的,或者是完全相反的,這樣讓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也沒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下次他就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我們對他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任何事而打折扣。所以正確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孩子有不妥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對或者錯,而不是威脅。
2. 再鬧,我就不讓你玩手機了。
因為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很有點長,你就直接奪走了手機,結果孩子鬧起了情緒。然后你來一句:“你還鬧的話,以后再也不讓你玩手機了!”
這句話的正確表述方式是:你可以玩手機,但是記住,每次不能超過十分鐘。
很多父母把手機當成哄娃“神器”,卻又把沒收手機當成懲罰的手段。
建立良好習慣的開始,是對每一件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手機可以玩,但要懂得節制,這才是我們需要傳達給孩子的正確觀念。
3. 你完成得很好,只是這個比賽規則有問題。
有些爸媽不懂得安慰受挫的孩子,經常幫孩子推卸責任。
比如孩子參加一個比賽輸了,正在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時候,爸媽輕飄飄來了一句:“你完成得很好,只是這個比賽規則有問題。”瞬間讓孩子感覺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從而產生“憤憤不平”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了“玻璃心”,不僅輸不起,還學會了推卸責任。
鼓勵不是教孩子推卸責任,甚至把錯誤歸咎于他人,而是要對孩子的反思行為進行肯定。
02
父母有三句話必須會
和孩子溝通的核心在于“尊重”。
這兩個字說來容易,卻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做到,時間一長就失去了親子之間最應該有的信任。
爸媽關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很想和孩子聊聊,但開口就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孩子聽了就覺得不舒服,心里在想,你怎么只關心我的學習?
其實爸媽應該這樣問,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你今天心情怎樣?”
這句話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也在意對方的情緒,不討論孩子在學校的行為,也不去評價孩子,只是單純地關心孩子的感受。相比詢問學校的情況,這句話更能表達出父母對孩子“自我感受”的關心。
“你有什么收獲嗎?”
這句話會帶給孩子強大的心理暗示,引導孩子思考和回憶今天發生的一些美好的事,同時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認可,給孩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潛臺詞是孩子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有困難需要面對。
這句話給了孩子一個選擇的權利,孩子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需要父母的幫助,其次,孩子如果選擇了父母的幫助,他仍是事件的主導者,父母只是“助手”,這對孩子的自我認識和獨立性都有好處。
這三句話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正確的溝通和互動。
正確的表達方式會讓我們的語言變得有效并且有感染力,讓我們與孩子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互動。
對于父母,改變一種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并不容易。但對于孩子,父母的改變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