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如何與孩子溝通最有效(與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
相信,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沒有任何問題,親子關系非常好,直到孩子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之后,才猛然發覺,原來事實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看到標題的那一刻,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什么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什么是無效的,我不比你清楚嗎?
別急,仔細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是什么樣的,在對比一下,和孩子的溝通是什么樣的。
第一種:命令、批評型。
這種溝通方式是家長說,孩子聽!哪怕孩子遇到了問題和困難了,家長也不給與孩子任何的幫助,反而一直在說孩子的不是,或者在討論某件事時,直接以命令的口吻,去交代孩子該怎么做,只要孩子乖乖照做,沒有一點抗拒的表現,在家長眼中孩子就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就是好的。
但這種溝通方式,孩子是聽進去看,但這也只會讓孩子成為不懂得反抗的木偶,而且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也遠遠不是我們字面上看的那么簡單。
第二種:包容、溫和型。
這種溝通方式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非常溫和,也會在孩子犯錯時,溫柔地去勸導孩子,在孩子遭受挫折時也會去安慰和鼓勵孩子,不給與孩子任何的心理壓力。
這類溝通方式雖然接近與有效溝通,但也并不屬于有效溝通。
為什么這樣說呢?
以孩子考砸了為例,這時的孩子雖然考砸了,但這時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不甘心的,想要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而家長在言語上的溝通,雖然能夠讓孩子獲得安慰,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反正爸媽也不在乎我成績的錯覺,進而在學習上不斷地放松,把父母對自己的安慰和包容也當做一種理所當然。
肯定會有家長說,這也不對,那也不行對,那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
很簡單,還拿考砸了舉例,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言語上的安慰,還有改正的方式,他需要找到一個方向,一張試卷,究竟在哪里錯了,為什么的錯了,那樣怎么改正才是他最需要的。
就像那張考砸的試卷,他為什么會寫出那樣的答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錯誤,需要家長為孩子指出來,再給予孩子鼓勵,孩子才會干勁滿滿呀。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是只有考試問題,只要孩子愿意給你說,你能為孩子指出一個方向,引導孩子從困難和迷茫中走出來,給與孩子堅持下去的勇氣,這種溝通方式就是對孩子來說最有效的溝通,如果只是單純的批評和安慰,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幫助,那孩子為什么還要繼續和你維持溝通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