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陪伴和與孩子溝通(親子教養指導與溝通)
- 我是一名90后的寶媽,在這里分享我的帶娃心得體會。教育孩子需要深度陪伴,深度陪伴更多要求的是內心的陪伴,而不僅僅是和孩子待在一個空間里,只有真正的交心才是親子之間的陪伴。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明明陪著孩子玩耍,但孩子似乎并不愿意,這不是因為孩子不喜歡我們,排斥我們,而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 深度陪伴,能治愈一切的親子問題。
我家鄰居小孩上幼兒園時,他媽媽參加家長會時,老師說她小孩膽小,上課不主動發言,不容易融入集體。老師就問她是不是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他,其實他媽媽是陪娃時間比較多的,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陪伴是個復雜的概念,并不是我們在她身邊就是陪伴,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她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參與到他的成長中去,而不是就在家里照顧家庭和孩子,自己在看電視,或者拿著手機刷,小孩就在旁邊自己玩,這不是真的有效陪伴哦!
- 深度陪伴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多需要的是溝通和精力花費。
溝通不是孩子寫作業時我們的指責,不是孩子頑皮時我們的嘮叨,不是孩子無聊時我們隨口一句“去找小朋友玩”,而是我們要花心思和孩子相處,和孩子多進行一些“走心”的對話。比如說,“媽媽知道你的意思”……
- 真的陪伴是需要一點兒代入感的,設身處地地把自己當成一個和孩子同齡甚至更小的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有時候還需要動用一點兒記憶力,回想當初自己那些不能言語的想法,除此之外更需要耐心,耐心地等待孩子講述,從容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不急不躁。
- 我們都不想讓自己孩子的人生有所遺憾,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深度陪伴。通過自己的方式和孩子交朋友,讓自己變成孩子的同齡人,成為他翻越人生旅途中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