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比批評更有利于孩子成長(為了讓孩子們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您對老師有什么建議)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寬泛,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因人而異的答案。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需要對方的“買賬”才能有效果,否則大家掙破了頭也是無濟于事。
而我是贊成“耐心+鼓勵”這樣的方式的。
對于成績差的孩子,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都得對他們要有耐心,習慣于他們成績落后的穩定,給他們進步的時間和空間。
其實就是“靜待花開”。
我們也不必苦口婆心地去給他們描繪努力學習的必要性以及這樣做的好處。
因為對于他們而言,缺乏必要的前置知識,只會讓他們覺得我們的這套說辭既乏味又無聊,更無法理解以及產生共鳴,因而他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聽進去的,更不會“買賬”。
更何況更多的時候,強迫的要求只能適得其反?
難道就什么也不做嗎?當然也不是。
曾經在朋友間的閑聊中,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成績不太好的同學,突然有一天主動跑到老師辦公室,問了老師一個問題:什么叫人格魅力?
老師很吃驚,因為這不像是一個“差生”能夠提出來的問題。但他還是認真給這個學生做了解答,不過因為這個詞很簡單,僅僅兩三句話就“詳細”地解答完了。
之后,他們開始大眼瞪小眼,學生不知道再說什么,老師因為年輕,同時也震驚在這差生的第一次提問中,一時也沒有說話。
最后,還是老師拍了拍學生的肩膀,說了句“加油!”
其實,這名學生到老師這里來尋找答案,就是想有一個開始,一個和之前的他不一樣的開始,而老師要做的,就是給他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鼓勵就是能給予他們的最好的勇氣。讓他們感受到人們的善意,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親近感,他們才能主動來找你傾訴煩惱,主動和你聊他們的學習。
而你這個時候對他們說的話,他們才能聽得進去,才能“買賬”,才能有意義。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差生都會有主動找老師或家長的勇氣和覺悟。那是不是我們都這樣被動,耐心等待他們的覺醒呢?
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有的學生,不多“罵”幾次是不可能會覺醒的。
批評他們的懶惰,批評他們的壞習慣,批評他們所做的錯事,但不要去評判他們這個人。
因為教育從來不是單純地說一不二,非此即彼的關系。
而最終,總是得找到能適合他們的方法,找到前進的方向,才是正確而有效的做法。
就像一個沉迷于游戲中的孩子一樣,我們知道對于他而言這是一個浪費時間甚至是有害的嗜好。
試圖去糾正他是我們善意的表達,但是往往卻不奏效。只有當他發現更有趣的東西的時候,才有可能去替代他的這一嗜好。
怎么讓他發現學習中的樂趣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只要讓他知道和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是獨一無二,是能讓人取得更大的成就感的,那么他就能夠真心實意地開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