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香蕉皮的后果(香蕉皮隨手亂扔惹的禍)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浙江溫州,年過八旬的王大爺因走在小區人行道上踩到吳女士隨手扔的香蕉皮,滑倒導致右踝關節骨折。法院終審判決吳女士承擔60%的賠償責任,共賠償19461元。
如果早知道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吳女士還會隨手扔香蕉皮嗎?想必是不會的。
像吳女士這樣隨手扔垃圾的人,生活中不在少數,他們憑經驗認為,亂丟垃圾不會受到懲罰,沒啥關系。事實上也是如此,亂扔垃圾者就算給別人帶來麻煩和困擾,也很難追查到他/她頭上,這讓有些人心里植入一種“安全感”,無所顧忌。吳女士就是基于這種“安全”心理而隨手扔出了香蕉皮。
也難怪有些人對于亂扔垃圾還處在“安全”心理,這是因為治理亂扔垃圾常常只停留在監督、提醒的階段。國內很多城市在街邊都豎立“保護環境,不亂丟垃圾,人人有責”的宣傳語牌子,安排帶著紅袖標的大媽在其旁監督亂丟垃圾。但是人眼監督肯定會有疏漏和盲區,人性化的環保宣傳語對亂丟垃圾的人來說沒有威懾力。
如此看來,相比說教萬次,不如懲罰一次。筆者認為,懲罰相比苦口婆心的規勸,會更有效。正如吳女士亂扔一次香蕉皮,賠了近2萬,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以后當她再想隨手扔垃圾的時候,就不會再抱著“安全”心理了。而事件被報道后,也會給更多的人以警醒。
垃圾應該投到它該去的地方,這本該成為每個人的習慣,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懂得的道理,我們成年人還需要提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