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實在是太難了!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就說這次長假吧,孩子在家待得越久,當媽的吼叫就越升級!
我的一位家長朋友說,每天叫女兒上網課,是最難的時候。
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她撒嬌耍賴各種招數輪番使用,就是不想起床上課。
好不容易從床上把她拖起來,她穿個鞋子就花了好幾分鐘,我氣得沖她吼:“你怎么這么磨蹭!上課時間馬上到了,你就一點兒不著急?”
女兒繼續穿鞋子,我又說了她幾句,然后她猛地抬頭:“遲到就遲到,我就喜歡遲到!”
我聽了來火,數落女兒的不是,說鄰居家的小男孩學習從來不讓爸媽催……
女兒一下黑了臉, 早飯沒吃就把自己關進房間上課,一天都沒理我。
這位媽媽,感到很無助:
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是有的時候好言好語跟孩子說她總是不聽,我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想要吼孩子,我該怎么辦呢?
01
教育孩子只會“大吼大叫”
不起作用不說,還傷孩子頗深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我們的聲音總是不自覺提高了8度,吼完之后,結果怎樣呢?
幾天后,同樣的錯誤孩子還會再犯,我們也依舊會 “火山爆發”,陷入了惡性循環……
所以,“吼叫教育”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用嗎?恰恰相反。
臺灣曾經有一個真實的社會實驗: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看看媽媽是如何用吼叫傷害孩子的。
短短兩分鐘的視頻,有沒有讓你覺得很熟悉?
當父母累了、著急的時候,就容易為了孩子的一個小行為對他“惡語”相向。
現實中,這樣的傷害每天都在發生著,看不見、摸不著。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知道吼叫會給孩子帶來恐慌,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總歸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當孩子拖拉磨蹭、當孩子寫作業半天沒寫一道題、當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團糟……媽媽總有煩不完的事。
孩子各種搞事情,媽媽想要不急不吼,不當“噴火龍”,一句話說的好:“臣妾真的做不到呀”!
更令人懊惱的是,每次吼完孩子,罪惡感就涌上心頭。
02
戒吼戒躁、有效溝通
心平氣和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相信每個父母都對孩子大聲吼叫過,對孩子氣急敗壞地發過火,當我們試圖扭轉孩子的想法,想讓他改變不好的習慣時,才發現越來越無力。
“以為到了高中才會叛逆,沒想到現在就不聽話!”這是我最常聽到的家長抱怨。
孩子長大,一切好像都變了。我們除了吼,好像找不到其他能跟孩子溝通的方式……
打不聽,罵不聽,講道理也不聽。為什么孩子總跟我們擰著來?
我們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卻一說出口都是嚴厲的指責。
孩子“不聽話”,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總對他們大喊大叫!
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被溫柔對待,當得不到時,會做出保護自己不受損的行為,孩子更多的是表現出哭鬧、搗亂、發脾氣等行為。
認為被孩子不懂事、不聽話逼成“大嗓門”的媽媽們,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跟孩子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一位媽媽說,上小學后,兒子寫作業常寫到11點多,每次一超時她就忍不住吼孩子兩句,批評他寫作業不專心,結果越吼越惱火,作業越寫越晚。
后來,她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關切地問,“是不是作業太多,太難,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兒子不再生氣而是高興地說:“媽,你先簽字,很快就寫完了。”
因為心平氣和地交流,因為相互尊重,她跟兒子的關系越來越好,吼叫也越來越少。
03
如何才能做到“不吼不叫”
讓孩子乖乖聽話呢?
當我們改變心態,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會發現效果截然不同……
“不吃算了,餓你兩天看你吃不吃。”重重地把碗往桌子上一放,3歲多的兒子頭搖得像撥浪鼓,哭著叫“媽媽是壞媽媽”。
但當媽媽嘗試著溫柔地詢問孩子:“為什么不想吃飯,是不喜歡吃、急著去玩或者已經吃飽了?”
孩子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下去跟狗狗玩一會兒。”
媽媽告訴孩子可以玩,但是5分鐘之后要回來吃飯,孩子也高興地同意了。
上小學的孩子沒考好,試卷上都是紅紅的大叉,自己心里知道媽媽肯定要生氣。
回到家看到媽媽不是一臉的怒色,而是滿滿的擔憂:“這次沒考好,我知道你肯定也很難過。我看你試卷上錯的都是計算,咱們好好練練下次一定能考個好成績。”
這時候的孩子想得不是如何跟媽媽對著干,而是隨著媽媽的思路,思考下次怎么做才能考出好分數。
相對于情緒糟糕的父母,心平氣和的父母更能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你一定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做到對孩子不吼不叫?
04
值得每位父母閱讀?
教育學博士瑪麗·希迪·柯爾新卡,也推薦過這本書,說這里面的方法溫暖、實用又睿智,即便是最艱難的情況也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這本書提供的方法依托真實的生活體驗,細膩、合理,并且十分有效,應該推薦給每一位家長閱讀。
幸福學專家和社會學家克里斯蒂·卡特博士也說,當你讀完《不吼不叫》這本書,令人性煥發出更好的一面,當我們能夠心平氣和、善解人意地與孩子相處;那么,相應地,孩子們就能夠內心平靜,懷抱善意。
這種狀態,在這個滿是沖突和煩惱的世界上,恰好是我們最需要的。
這本書里面的精華,在于提供了敏銳又實用的技巧,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專家都很實用,快和孩子建立更健康的溝通吧!
如果實在沒有控制住對孩子吼了,也別灰心。
《不吼不叫》一書中提到,有情緒很正常,你正在做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就是察覺情緒、接納情緒、感知情緒,然后學會,不被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
書中教給我們一個“追蹤吼叫法”,很多父母學完這個方法后,都已經開始關注自己沖孩子吼叫的那一瞬間在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感受了。
這就說明你已經往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看完這本書,讀懂所有的方法和案例,你也能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與你合作。
用對的方式教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媽媽也都將變成又輕松又溫柔的“智慧媽媽”。
不吼不叫,掌握親子溝通的秘訣,陪孩子寫作業不再難;
學會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成長技能,用更科學的方法培養孩子個性 ;
解決孩子的情緒和人格養成,讓孩子承擔責任,更有擔當 ;
親子教育不再焦慮,收獲一個聰明懂事,獨立自信,愛學習的好孩子。
當別人家的孩子都那么優秀,你的孩子怎能落下?把這位“良師”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