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說謊我們家長要怎么辦(當孩子說謊的時候家長怎樣做)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一位媽媽說,他的孩子最近出現了撒謊的現象,孩子常常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編造謊言,對此她感到非常憤怒。也因此訓斥了孩子好多次,可孩子總是改不了撒謊的習慣,她現在很苦惱,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才有效?
其實,每個孩子撒謊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撒謊,是為了獲得成就感,或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夸獎或者關注。最常見的是,孩子撒謊往往是為了逃避承擔后果,避免被責怪或者懲罰……而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第一、為什么孩子不愿意給我們說真話,而是通過用謊言的方式來維持?
是我們經常向孩子要求他做不到的事情嗎?
還是當他做了某件事以后,我們經常給予他的是責備,而非表揚和鼓勵?
又或者,我們總是會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覺得父母不能夠理解他們,他們漸漸覺得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困難,于是干脆用謊言代替,這樣更省事。具體是哪一種情況,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的情況,去深入思考。
第二、當發現孩子說謊了,你會怎么做?揭穿or指責?
多數媽媽當聽到孩子說謊,當下的反應就是揭穿和指責,而且還帶著滿滿的憤怒。要知道孩子選擇說謊,內心也有很大的負擔,本來就處在害怕、擔心、無奈和愧疚當中。
如果父母意識不到孩子背后的恐懼,只顧自己一味發火,不僅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也會反激起孩子的憤怒和叛逆。這種處理方式不僅無效,更不利于親子關系的成長。
第三,放棄結果,關心過程
謊言的背后,父母真正需要關心的是:孩子為什么會這么做?
只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流、慢慢引導,讓孩子知道父母關心的是孩子成長的過程,而并不是事情的結果。當孩子知道了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不會再去用謊言去維持一個結果了。
第四、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切記不要給孩子貼上“撒謊”的標簽
孩子撒謊了,并不能代表他就是一個愛撒謊的孩子。撒謊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個人格特征。
當你用“撒謊”去強調孩子的人格時,孩子會自卑,會羞愧,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越來越認同這個標簽所標明的自己,一旦認同就很難再發生改變,內心的那種自卑和羞愧可能會伴隨一生。但如果你讓孩子意識到這僅僅只是一種行為,一種可以改變的行為,那么,孩子改變的自我動機就會增強。
——今日話題——
你家的孩子說過謊嗎?面對孩子說謊,你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