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覺得,隨著孩子越來越多,拖延癥的問題也越來越重,平時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起床喊了一遍又一遍,作業總是拖到最后寫,吃飯也是吃到菜涼也沒有吃完……很多事情全要父母催促才能完成。
拖延癥對于小孩來說真的很恐怖,如果在幼兒時期就養成這樣的習慣,長大后孩子進行更多學習和參加工作時,都會倦怠犯懶,影響正常生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如何有效根治孩子的拖延癥吧!
首先,來說說造成拖延癥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因素: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度不夠,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分心。
2、缺乏時間觀念:從小缺乏實踐概念,對時間快慢觀念模糊,這個需要從小引導。
3、反抗心理:進入青春期,愛和父母唱反調,父母越催促,反而越慢悠悠拖拖拉拉。
4、沒有興趣:對于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往往會覺得無聊、乏力、提不上興趣。
5、父母影響:父母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有樣學樣,也變得磨磨唧唧。
再來,我們如何幫助孩子根治拖延癥呢?
1、培養專注力
好奇心是每個人的天性,不僅孩子,大人也容易受外界新鮮事物的誘惑和影響。當做一件事情時,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就很容易發生轉移,當孩子回過神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做事的效率自然低下。所以,家長應該盡量排除外界環境的干擾,給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措施:舒爾特方格訓練法
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1cm乘以1cm的25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1~25等,訓練時,要求被測者用手指按1~25的順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時朗讀出聲,父母要在一旁記錄所用的時間。數完25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每次數字順序都打亂重新填寫)
2、幫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多時候也是他沒有時間觀念,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它買不著借不到,留不住回不來,你要磨蹭他就會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緊它,才會“延長”它。可以試著在書桌及臥室張貼一些時間類的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3、讓拖延付出代價
家長一方面希望孩子改掉拖延的壞毛病,一方面又忍不住出手幫助孩子、縱容孩子,其實,某些時候,讓孩子吃吃“苦頭”也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后果承擔法。
比如:孩子老是拖延不做作業,一而再再而三,這種情況家長就不要催,讓他嘗嘗不能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的苦頭。孩子挨了批評后,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后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4、讓孩子體驗到“快的好處”
只有孩子發自內心的覺得做事快,對自己是有好處的,他的動作才能夠“快”起來。生活中,孩子積極地完成了作業以后,家長總是更為積極的為孩子搜刮來更多的試卷、習題、練習冊,美其名曰熟能生巧多做題,殊不知在孩子看來,做事情快,非但沒有為自己贏來更多的自由時間支配,而是更多的任務加身,試問他們又怎么會繼續快馬加鞭,提高速度呢?
所以,將孩子提速之后贏得的時間,真正交由他自己支配,他才會積極主動的“快”。
5、讓孩子學會制定計劃
擁有拖延癥的人最討厭或者最不習慣的就是定計劃,他們普遍認為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沒有什么用。但事實上,計劃會讓你的生活井井有條。
6、分解目標,只做一件事
把大的目標分割成小的任務,分重點,分時段,與其他事交替著進行做,單一時段只做一件事情,多時段可以切換事情來做。至于確定目標和目標分解原則就不用啰嗦了。
7、堅持堅持堅持
“21天習慣定理”大家都聽說過吧,確實,有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不如借由以上幾點慢慢變成自己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比如早期,一旦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身心就會自發像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去做,這就無所謂堅持不堅持了,拖延不拖延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慢慢根治掉孩子的拖延癥,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