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日記小班怎么寫(幼兒園小班的成長日記簡短)
昨天晚上整理書柜,發現了我在兒子上小班時寫的日記(記錄兒子趣事),看著看著回憶滿滿,美好回蕩在臉頰上,正在看書的兒子問我怎么笑了,我告訴他我在回憶他小時候的事情。
日記本是爸爸中學時的優秀班干部獎勵,媽媽說用這樣的本有紀念意義
起床時間:7:15(媽媽叫醒)
洗漱情況:媽媽給鬧鬧穿的衣服、洗臉(衣服是鬧鬧自己選的)
上學時間:7:50(爸爸送上學)得上了禮儀小桃心,非常開心!?
放學回家:爺爺接回家
與家長溝通:鬧鬧告訴我今天他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得可開心呢,但是有一個小朋友把教室的玻璃器皿打破了,為此他有一點傷心,所以下次做日常區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易碎物品一定要輕拿輕放,我以為是老師告訴他的,但是他表示是自己想到的,好吧!小家伙還挺會總結的嘛!
晚上出去遛彎,鬧鬧教我們唱國歌,我說你可以當老師了,他俏皮地說:”是呀!我就是袁老師! ” “那好呀!以后每天回來把你在幼兒園學的教給我和爸爸,看看我和爸爸誰學得快,好不好?” 我提出挑戰。鬧鬧撇撇嘴:“好吧,那我就勉強教教你們吧!你們可要認真學哦!”? 宛然一副老師的模樣,并且馬上投入到了“老師”模式,教我和爸爸玩了“高和低”游戲,學跳了大公雞的兒歌,不過兒歌還有一點不熟,讓他明天好好學了,再教我們,他欣然接受。
整理書包:自己選擇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因為要穿校服,只能自己選擇了要穿的褲子)
睡覺時間:21:10 出去遛彎回來就晚了,睡覺前只講了一本故事——《母親蘿絲》。
日記的第一頁,記錄了鬧鬧上幼兒前的一些特征
為什么要寫成長日記呢,應該是上了幼兒園后,開家長會時,老師說可以寫成長日記,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日記的格式,可能也當時老師要求記錄的方向,然后就按照老師的意思寫了第一篇日記。現在翻閱,的確讓人很溫馨,所有的記錄只有堅持才會更美好。
回看這篇日記,每日與孩子的溝通必不可少,那么要怎么溝通呢?
就是想問問—-今天在幼兒園吃了什么?學了什么嗎?
不行的!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小班的小朋友一般回答不出什么,并且也鍛煉不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那要怎么問呢?
一、閉合式提問題。
一般幼兒園都會將一天的食譜和學習內容,展示給家長,家長看到后,可以選擇性提問。例如:今天吃了面條、但是孩子可能不喜歡吃,那么當你看到今天的食譜里有面條后,可以問孩子:“寶寶、今天在幼兒園里吃的是面條還是雞腿飯呀?”孩子會在兩個問題里選擇一個回答。
二、提問從簡單到復雜
接上一個話題,孩子回答吃了面條后,可以繼續提問:“那你吃完了嗎?/好吃嗎?”盡量從簡單到復雜,先讓孩子做選擇,然后再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可以先說幾個字,慢慢變成一句話、一段話,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同理心提問
當孩子描述班里發生的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共情,感同身受當時的情景,并引發到如果是孩子發生了這樣的事,該怎么做,讓他進行思考并做出回答,這樣以后孩子遇到事情就會自己總結了。
四、示弱式提問
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當老師,家長示弱,讓孩子當老師,孩子就會努力將幼兒園學到的內容教給爸爸媽媽,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學習到的內容,又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為幼兒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親子溝通是并不可少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