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個學生高考的成功,離不開其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老師的幫助。
但是,還有一點往往讓人忽視,就是,一個學生學習上的成就、成績的提高,往往也離不開父母家長的幫助!
很多人認為,父母只能在孩子小學、初中的時候輔導功課、指導孩子如何學習,到了高中,很多家長的自身知識水平就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了,就沒有辦法對孩子的學習提供實質上的幫助了。
其實,這是個很常見的現象,但是這種看法,卻是極其錯誤的!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夠幫助到已經上高中的孩子呢?通過跟一些考上名校的父母的溝通,我發現他們都有這幾個共同點:
第一、時刻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用愛推動其成長,而不是用壓力去逼迫孩子學習
父母要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到了高中,父母家長已經無法在學業上、知識上給予孩子幫助了,就應該把更多的重點投入到孩子的心理世界,用愛教化孩子,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自覺主動學習。
很多家長,只會一味地把壓力釋放到孩子身上,經常就是“你看看隔壁誰誰誰家的女兒,怎么就可以那么優秀,再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你怎么不學學班上的誰誰誰,學習又好又會跳舞,做什么事情都做的好,但你呢?除了會打游戲別的什么都不會。”
這樣的言論無疑極大地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長期以往,只會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扭曲,對學習這件事,也開始抗拒,覺得這只是家長們之間比較的工具,而不會意識到學習是他們自己本應該承擔的責任。
第二、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普通,可以望子成龍,但不是一定要成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普天下所有家長最衷心的祝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那么成功,都能在重重競爭中殺出重圍的。畢竟,永遠只能有一個人當第一。而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一個普通人。
孩子通過中考的篩選,到了高中這個更廣闊的舞臺,跟來自各地的更優秀的學生競爭,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很多學生,在高中三年的努力競爭里,已經發現自己可能始終沒有辦法成為最優秀的那一批人了。但是很多家長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跟孩子灌輸“只要你努力,你怎么可能追不上別人呢?”“你都還沒努力過,怎么就不敢跟那些優秀學生競爭了呢?”
始終處于家長這種壓力下,孩子只會覺得家長并不了解真實的競爭壓力,并不能理解他們的情緒,久而久之,就會越發抗拒與父母交流,寧愿把自己鎖在房間里。
第三、學會如何正確地跟老師溝通
在初中,老師都會事無巨細,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每個學生的情況,都能了如指掌,并且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跟學生進行溝通調節。
但是到了高中,老師都有很多教學以外的事情忙,跟學生的交流自然不會像初中那么頻繁,甚至有些老師,跟學生一個學期都溝通不了一次!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去跟老師溝通,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能讓老師更加關注自己孩子的學業,哪怕一開始這位老師并不清楚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多打幾個電話多發幾條短信,久而久之,老師就會更加熟悉孩子的情況,并且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而很多家長一直以為高中老師會跟初中老師一樣,時刻關心注意著自己的孩子情況,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到了高中,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就只會談學習,而他們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提不出什么建設性的建議,就只會一味提出一個很高的分數目標,要求孩子更努力更刻苦的學習,往死里學。
這樣孩子又怎么會愿意跟父母講心里話呢?
其實到了高中,家長仍然能給予孩子很大的幫助,但是由于父母自己的溝通方式、幫助方法的問題,反而給孩子增加了更大的壓力。
你覺得,孩子到了高中,家長還能怎么幫助孩子呢?
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見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