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7歲的兒子去上學(xué),走到半路,兒子突然問我:“媽媽,前幾天你不是說再也不給姐姐零花錢了嗎?可昨晚你怎么又給了?”兒子的問話讓我不由得發(fā)笑,我告訴他:“她是我的女兒啊,怎么可能真的不給?而且姐姐一個人在外面讀大學(xué),她要吃飯,要買東西……”
我告訴兒子,前幾天我之所以氣著說不會再給姐姐零花錢,不過是看她瞎買東西亂花錢,而媽媽呢,則是希望她把心思用在學(xué)習(xí)上,把錢用在刀刃上,于是因為雙方理念的不同,而且當(dāng)時看她一副倔強的樣子,我真是氣極了,才說了那樣的話……我本是漫不經(jīng)心地解釋,可當(dāng)?shù)皖^看到兒子正昂著頭一本正經(jīng)聽著我的話時,我終究忍不住心里一驚,說實話,當(dāng)時那么沒遮沒攔“要挾”女兒的時候,不過是想著女兒已經(jīng)18歲,她自然辨得清我這話說得如何有水分,而我之所以還這樣說,抵多不過是表明一個態(tài)度而已。但讓我沒想到的是,當(dāng)時兒子也在身旁,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把這話聽去了,竟還真真切切當(dāng)了真。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這幾天網(wǎng)絡(luò)上的熱門尋子、認親事件,其中一個叫符建濤的孩子,據(jù)他受訪時說,其實他對小時候還比較有記憶,只是因為一直記得媽媽說的一句話——“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把你賣掉”,于是他認為自己是父母不要自己了,是被父母賣掉了的,這導(dǎo)致他14年間一直不敢尋找親生父母。看吧,一句話的威力。“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相信這世間的很多父母都說過類似的話,就譬如我的孩子,有時候不聽話,脾氣還死犟,身為母親,舍不得打,便只能逞口頭之快,記得有好幾次我就對兒子說過:“再不聽話,把你扔垃圾桶去。”真會扔垃圾桶去嗎?當(dāng)然不會,他們是我心頭的寶啊,可孩子不懂,現(xiàn)在想起來,小小年紀(jì)的他,一直對垃圾桶有種排斥感,哪怕走路遇到垃圾桶也會拐出幾步,很大程度上應(yīng)該是我這句話帶給他的陰影。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孩子處于叛逆期,每天鬧出的事真真讓她腦瓜子疼,終于有一次她爆發(fā)了,把女兒推出家門,讓她“滾,有多遠滾多遠”。不知是孩子在氣頭上,還是孩子當(dāng)了真,反正她真撒腿跑了,結(jié)果怎么樣呢?結(jié)果是,我們這些親朋好友全被發(fā)動起來全城找孩子,而幸好是找到了,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像這樣的事,感覺只要拿出來討論,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能舉出相似事件二三四來,是啊,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哪一對父母不是懷揣一腔子期望一腔子憤恨。“今天不準(zhǔn)吃飯,餓死了拉倒”“你今天要敢出去,出去了就別回來”“你敢不聽話,我打斷你的腿”……做父母的也為難,不說幾句狠話,總感覺拿捏不住孩子。
然而細想想,孩子不聽話,父母生氣能夠理解,說幾句狠話也無可厚非,但是否這是教育和督促孩子最好的或者說最后的辦法呢?我想,每位愛孩子的父母都應(yīng)該好好想想。而我此刻只想告訴孩子,我愛他們,我說過的“狠話”都不算數(shù),以后媽媽會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