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有一個兒子強強,像個小大人似的,調皮搗蛋惹得閨蜜時常對他破口大罵。昨天強強又不做作業了,惹得閨蜜一頓大罵:“你玩完了沒?作業又不做,我看你哪一天才能成長!”轉身看到桌子一團亂,再一次像機關槍般的謾罵:“你看你,丟得到處都是,也不知道收拾收拾!”但強強似乎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謾罵,仍然自顧字的把玩著玩具車,拿著飛機到處咻咻咻的跑來跑去,令閨蜜氣到一個不行。等到閨蜜丈夫回到家,便和丈夫溝通了這一情況,聽得丈夫也是一陣無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母想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溝通的技巧起了很大的作用,好的溝通不僅能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教養孩子也更加輕松,但是還是有許多父母會感嘆,和孩子完全無法溝通的問題,又或者已經展現很大誠意去溝通,但親子關系仍舊不理想。大人與孩子的溝通是不一樣的,唯有父母用真心去和孩子溝通,也才能掌握好的溝通方法。
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1. 指責、批判、打罵型
這種類型的溝通方法,往往會致使孩子變得較為叛逆,缺乏安全感。父母會希望透過指責、打罵等方法,來控制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會習慣和孩子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懶,這點作業都寫不完。”說到氣頭上,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出來的孩子,基本上也都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到了青春期,就會開始叛逆,甚至不聽從父母,會反抗父母,甚至會動手反擊父母,可能許多父母都感受到孩子上了五、六年級,就會變得不這么聽話了,并開始反抗了,其實孩子的叛逆不是只有在青春期才有,在他們內心一直都不服氣,一旦到了青春期,有了反抗能力,才會暴發出來,這時候也管不了孩子,親子關系也會更加糟糕。
2. 超理智型
這一類的溝通結果,其實會讓孩子習慣把父母的話當做耳邊風,不管重要與否,都會直接過濾掉,當父母給孩子講了一堆大道理的時候,孩子是會選擇性關閉耳朵,他們都聽得懂,但是有時候就是做不到,因而有這樣的狀態。
3. 討好型
這樣的溝通容易使得孩子自大也自卑,在教育過程中,只要孩子有了情緒,父母就會馬上軟下來,討好孩子,完全失去了身為父母的原則以及立場,這樣的教育之下,孩子會變得特別自大,但是在外面卻很自卑,會在家中較為自大的原因都是因為父母會認為他都是對的,而在外自卑則是因為沒有人會像父母那般寵著她,因而會有受挫,就會自我懷疑,產生自卑感。
4. 打岔型
這一類型的溝通,容易使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問題,父母總告誡孩子事情都過去了,別再想它了,這會讓孩子認為不被父母理解,與父母更加疏遠;另一方面,父母的這種方法,都會讓孩子沒法正確解決,長期之下,孩子一旦遇到問題,就會繞道而行,也不知道該正面解決。
上述不管是哪一種溝通型態,其中的共同特性就是在于不面對、不接納,甚至還會否定孩子的感受以及情緒,也因為情緒被否定,致使孩子有不被接納、不被愛,甚至缺乏安全感的感覺,這樣的溝通方法會帶來一定的問題,最后也會顯現在學業成績上、人際交往中,甚至親子溝通也有很大問題。
二、溝通為何對親子關系如此重要
1. 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作為父母,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彰顯給孩子,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但有時候不妨可以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對事情的看法,那么孩子就能從中感受到,父母其實和自己是一樣的,也具備喜怒哀樂,自然而然的情況之下,孩子也會向父母闡述自己的想法、看法。
2. 耐心聆聽孩子說話
也許我們手邊的事情非常重要,需要馬上執行,那我們就得給孩子一個“準確”的時間,比如:“給爸爸十分鐘。”當然,最好的狀況還是要立刻去聆聽孩子,因為倘若一次又一次的忽略他們后,他們也就會慢慢失去了告訴父母的欲望了。
3. 了解孩子的想法
絕大多數時間里,孩子只想從她信任的大人中,確立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因此我們可以在了解孩子狀況之后,對孩子做出回應,表示支持,或者說出自己的看法,與孩子溝通、討論。
4. 別取笑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多少還是不一樣的,除非孩子自己就在笑,否則也別去嘲笑孩子,尤其當孩子非常認真在告訴你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顯擺出輕蔑、不相信,甚至是取笑孩子的態度,只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使得孩子未來也不愿意和你討論自己的事情了。
溝通是父母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因而非常有利于建立好的親子關系,也有利于促使孩子健康的發展,那么父母又該怎么做,才能有效提升親子溝通呢?
三、4招有效提高親子溝通
1. 不要批評,要有同理心
即便是大人,都很討厭被批評,傾訴的時候也會希望獲取安慰,而非被一再的否定,那么要跟孩子深入交流下去,就不可以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直接性的對孩子批評、說教,應該先耐心的傾聽孩子,表明自己的同理心,在進一步的了解孩子的想法。
2. 談論別人,減輕壓力
有一些問題容易令孩子感到壓力,比如詢問考試成績、班級表現等,這時候,父母嘗試不經意的聊起同班級的情況,孩子也都會很樂意和你討論,聊聊誰功課好、誰吃飯厲害、誰打架了等等看似與自己毫無干系的事情,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壓力,在聊天過程中,父母可以稍微用心些分析,便可以從孩子對待他人事情的態度,窺探出孩子的立場與態度。
3. 簡化問題,避免抽象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要盡量不去過問抽象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孩子會很難回答,要不是不說,什么都沒學一樣;要不是回應不知道等類似的回答,這樣也會無法繼續溝通下去,父母也會很忐忑,想著孩子到底學會了什么?表現的怎么樣?父母應該盡量詢問“小”不問“大”,選擇比較簡單,容易給出答案的問題。家長不妨拋開課題,詢問一些較為日常瑣碎的事情,例如:“今天你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怎么樣?”這樣孩子也不會有壓力。
4. 放下權威,讓自己變成孩子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往往不盡相同,父母這時候可以讓自己轉換成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說話方式去談天,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這樣也能默默的拉近與孩子的關系,他們也會覺得你很有趣,甚至認為你是同類,也很愿意跟你聊天。
要想增進與孩子的距離,勢必得進行一番溝通,讓彼此的關系拉近,不僅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適時的將自己的想法傳輸給孩子,別老是用“父母”的角色,來壓制孩子,那只會弄巧成拙。
今日互動話題:作為父母的你,是否也習慣對孩子命令?你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好嗎?嘗試和孩子溝通,說不定也能有不同的收獲呢!歡迎在底下留言。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致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