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學不聽話叛逆怎么辦(解決孩子叛逆、不聽話、厭學的方法)
這兩天,江蘇建湖縣一13歲少年因不服母親管教,雙方陷入激烈的爭吵后,孩子用菜刀將母親砍殺……這是繼湖南泗湖山鎮12歲男孩將母親砍殺后的又一起令世人心寒震驚的惡性事件。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十二三歲的孩子剛剛進入青春期,極易出現叛逆極端的行為,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不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同孩子交流的話,只能讓叛逆的孩子更加行為極端,當孩子已經向父母關閉心門,而父母仍然不尋求突破,而還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指責、嘲諷、責罵、甚至侮辱、打罵孩子的話,當他內心崩潰的那一天,就是悲劇發生的那一天。
不同的性格的孩子情緒崩潰時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選擇自殘、自殺或者離家出走;而有的孩子有可能就選擇傷害別人,包括一切讓他長期以來心理受傷的人,比如父母,老師或者某一同學,當仇恨積累到一定程度,用殺人的方式來報復也是有可能的,就像上面提到的惡性事件一樣。
誠然,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不在尋求和孩子溝通,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那么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與叛逆期的孩子進行交流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所有嚴重叛逆的孩子的表現都是一樣的,主要表現為:
1、不聽話、不交流、不讀書的同時做一些令家長反感崩潰的事情,比如不起床,不吃飯、玩游戲、看手機電視等選擇非常規的生活。
2、學習成績大幅度下降,有自暴自棄的傾向。
3、脾氣暴躁,聽不進家人和老師的勸告。
當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時,一定是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肯定,得不到溫暖,得不到應有的理解,而這些情感需求正好是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成長養料,一旦得不到,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就必然因斷養而扭曲。此時,家長再持續加壓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就會更加過激。
因此,家長要拋開一切成見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指責,不要命令,強制,更不要逼迫、謾罵和侮辱。甚至不再逼著他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一般說來,家長和叛逆期的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學習上的矛盾,家長非逼著孩子去讀書,去考個好成績,卻不知道此時的孩子早已沒了讀書的心思,甚至有些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非常不好,他自己非常清楚,即使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而此時家長再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學習,或者打擊孩子,孩子的找不到發泄的出口就會做出過激的事情,比如各種逃避,或者直接硬碰硬,用自暴自棄來報復家長,麻痹自己。
所以此時,家長讓孩子去讀書,反而會起反面作用。
我有一朋友,孩子在青春期迷上了上網,不上學,家長用盡了辦法也不能讓孩子回歸,最后,他的父親對孩子說:“孩子,爸爸同意你去上網,如果你覺得這樣做開心,能讓你忘記煩惱,那么你就去吧。但是你要向爸爸保證,每天晚上八點之前就回家來。沒錢了可以跟爸爸要,不能在社會上做過分的事情。”
就這樣,孩子告訴了自己的父親自己去哪家網吧上網,他的爸爸每天中午和晚上都給孩子送飯,默默地等待孩子回歸,有一天,天降暴雨,爸爸依然冒雨給孩子送飯,當孩子看到雨水順著父親的頭發滴落,衣服濕了大半,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時,終于被父親所感動。從此心中的堅冰也隨之融化。最終孩子又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父母的親子關系得以重建。
所以跟叛逆的孩子交流,一定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
每個人都有青春期,作父母的也一定在青春期有過叛逆行為,那么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當年的想法和丑事,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只分享不教導,才能建立起平等的朋友關系,而不是每天都居高臨下的指責,孩子都聽膩了,你一張嘴他就知道你說什么,又怎能靜下心來聽你教導并反思自己的行為呢?
所以,如果作為父母沒有一顆同理心,也就是不理解孩子,都是說一些“你怎么這樣不聽話,不懂事……”“我都是為你好”“你必須怎樣、怎樣”之類強制命令式的話的話,就會激起孩子更加強烈的叛逆心,到頭來兩敗俱傷。
很多家庭跟孩子的關系緊張,大多來自孩子學習上的下降,認為孩子學習不夠努力,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或者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等,當孩子對學習這一行為非常反感時,家長要知道孩子品德培養、人格健康的培養要遠比學習更重要。只有孩子的思想不發生扭曲,他的行為才會在掌控之中,如果因為對學習方面的高要求,造成孩子的壓力過重,讓孩子在心理上無法消化,那么最終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理和行為問題。
因此,家長在學習要做孩子的鼓勵者,而不是強迫者,要做學習壓力的疏導者,而不是施壓者。
綜上所述,和青春期叛逆孩子的溝通和交流絕對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家長們在認真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的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只有得當的家庭教育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才能避免悲劇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