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青春期孩子才肯聽(青春期孩子說什么都不聽)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下班在樓下碰上了同學的媽媽,聊了一會天,提到孩子,她感慨:孩子到了青春期,真是太難管了。
回到家也不愛說話,跟孩子說話小心翼翼的,有時那句話不愿意聽,回到自己屋里,“砰”地把自己屋里的門就關上了。
也不知道是那句話就惹著了,這罵也不是,打也不是,頂嘴還越來越厲害了,說個事就是“就不聽”“憑什么你說的就是對的”,真是氣得有時心口疼。
這咋了就跟突然變了一個孩子似的,想想小時候挺乖巧的孩子,怎么現在就沒法溝通了呢?
其實,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我家的老大有段時間,我只要一說,寶,我想跟聊聊。孩子立馬聲音就高了幾個分貝:“聊啥啊,又聊學習啊,沒聊可聊的……”
我其實有時候真的是想聊聊天啊。
在《從出生到獨立:寫給父母的養育心理學》書里,就提到了孩子在青春期會遇到的情況,這讓我們家長看到,原來與青少年溝通是有竅門的,是有方法的,好的溝通方式才能走到孩子的心里。
我也發現,原來自己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也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就發現原來孩子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獨立,到長大擁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父母的養育帶給孩子的影響和改變,都是要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的,懂孩子的父母會發現育兒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育兒之路并不難。
以青少年為例:
書中就提到,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在父母看來,自己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比孩子豐富,吃過的虧也比孩子多,自己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優于孩子的,自己的觀點自然就比孩子的更正確,但孩子可能并不這么認為。
這一點是說到心坎里了,比如,我們讓孩子好好上學,以后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這樣的話語,你跟孩子說,保準孩子會懟你:不上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嗎?當個主播也挺好呀,干嘛要找工作去!天天提學習,煩!或者壓根就不搭理你,你就跟空氣說話似的。
父母要了解“正常”的青少年是怎么想的?
正如一個孩子癡迷上了游戲,父母覺得孩子是因為玩游戲而耽誤了學習,其實事實不是這樣。
事實卻是,孩子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習壓力太大,周圍的同學又都很厲害,我發現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成績都沒有起色,郁悶得不行,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才會借玩游戲來逃避現實。
這其實就是父母看到的,與孩子內心想的不一樣。
父母要了解到青春期的孩子,跟小學階段不一樣,青春期孩子喜歡跟父母爭執“輸贏”,比如遇到一件事,父母看的是事實,孩子往往看得是輸贏。
所以,孩子會這么想:即使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我也不會聽你的,因為那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你要讓我接受你的想法,首先就必須讓我感到你是尊重我的想法的。
這一點還真是觸動我了,我才發現原來與青少年的溝通中,同理心要放在第一位,如果孩子有任何的問題,父母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先表示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再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到后,父母再溝通就容易很多。
所以,看《從出生到獨立:寫給父母的養育心理學》其中的一個點讓你有感觸,就可能讓人很有感觸,會明白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一些障礙,可以更好的與孩子溝通,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緊密。
這也說明了,與青少年的孩子溝通,溝通的態度比溝通的內容更重要。
那么,該如何與青少年溝通更有效果呢?
《從出生到獨立:寫給父母的養育心理學》書中,給出了答案:學會“聽、回、清、說、商”。
- 聽,即先耐心地傾聽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及其想法產生的原因和背景。
- 回,即父母在聽孩子講話時需要通過肢體、表情和語言等方式給予他們回應,讓他們知道父母在聽。
- 清,即父母在傾聽和回應時可以不時停下來,和孩子澄清一下自己對他們的理解是否到位。
- 說,即當父母完成了傾聽、回應和澄清后,盡量用清晰、簡單和描述性的語言把自己想表達的看法說出來。
- 商,即父母和孩子就觀點和想法的差異進行協商。
你看,這樣的溝通方式就是與孩子是一種平等的談話方式,不僅僅是適用于與孩子的溝通,用于日常的工作溝通也是同樣適用的,可以讓父母更加的了解孩子。
書中還給出了溝通聊天的方式,會讓父母在實踐中更加了解孩子,也在溝通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從出生到獨立:寫給父母的養育心理學》是三位專業的心理學家、同濟大學教授、博士合著的一本父母養育指南書,這三位家庭治療專家通過他們的臨床經驗,通過家庭生命周期的視角,給困惑的父母提供了專業的建議。
書中給出了兩條不同的主線:
1、從孩子成長規律的角度,給出了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從孩子呱呱落地,到3歲前學齡前兒童篇,到6-7歲的上小學,到12-13的初中篇,以及上高中、上大學的階段,在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心理咨詢案例的形式給父母指出了不同階段孩子存在的共性問題,給出了心理方面的專業建議;
2、從家庭發展周期,從父母談戀愛、到結婚、到生育,到中年以及晚年的生活,來闡明了家庭中不同階段需要處理的問題,都是用案例的形式展開。
從建立安全感,到培養好習慣,到處理青春期逆反,再到離家階段的困難,本書逐一解析,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指導父母如何讓自己的愛幫助孩子成長為健康、獨立、自信、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