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的對應方法(怎樣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掌上咸寧報道
吃飯左顧右盼、穿衣服慢吞吞、做作業小動作不斷……孩子做事磨蹭的習慣,通常讓許多家長抓狂。怎樣解決孩子缺乏時間管理意識?市心理咨詢師張小可說,得先從問題出現的原因說起。
一是缺乏時間概念。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因為時間概念模糊,他們覺得一件事如果不是非得做得快才有更好的結果,那么慢慢來也沒什么問題。
二是對某些事不感興趣。做喜歡的事非常積極,不喜歡的事能怎么拖延就怎么拖延,慢吞吞的,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當孩子對一些事不感興趣,而家長又堅持要讓他們去做時,孩子就只有“磨時間”,敷衍了事了。
三是天生慢性子。有些小孩不管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行動軌跡,只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兩耳不聞窗外事。
四是缺乏自信心。有時候孩子做事慢,不是不想做,而是沒自信,所以做事時瞻前顧后,自然也就快不到哪里去。
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癥”?
首先,給孩子設定做事的時間期限。貪玩是很多孩子的特點,也不可能不讓孩子玩,所以一方面要照顧孩子的心情,一方面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布置的事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如完成了就夸獎孩子,給孩子適當的獎勵,切忌物質獎勵。沒完成就要受到懲罰,比如取消答應去游樂場玩的機會,或者買玩具的機會。
其次,要讓孩子承擔自己不守時的后果。現在有不少孩子被家人溺愛,造成了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做好了有夸獎,沒做好也無所謂,有人幫他說話。這就讓孩子養成了沒責任心的習慣,反正孩子覺得自己不會吃虧。
很多時候,因為有家長的庇護,所以孩子也就很任性,其實應該讓孩子去承擔自己造成的后果,讓他有羞恥心,有榮辱感,才會自己主動地遵守時間,遵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