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做作業,不聽話怎么辦(孩子很叛逆,一點都不聽話,家長該怎么辦)
天下父母,哪個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然而,在這個幾乎每個孩子都要面對高考的時代,親子之間卻很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往往是不提學習,母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
對于現在的家長來說,
最頭疼的話題:
是親子關系。
最害怕的事情是:
孩子一言不合就想不開。
輕則離家出走,重則直接走上最不該走的那條路,輕則害己,重則傷人。
親子關系,尤其是孩子處于青春叛逆期的親子關系,成了父母心中不可碰觸的痛苦。
就像一塊大石頭一樣,壓得父母喘不過氣來。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閱讀觀》一書中說,
就當前而言,由于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在很多中國孩子身上,像誠信、合作、善良、勇敢、公平、公正,像熱愛家庭、敬畏生命、追求正義等價值已經離我們遠去。
也就是說,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因為應試教育的各種缺陷,導致了很多中國的孩子,諸如誠實、團結、無畏、平等、正直之類的優良品質已經難得一見,甚至連愛護家人、尊重生命、堅守正道這些基本的道德底線也不再能守得住。
現在許多孩子都太幸福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比吃穿、比玩樂,就是不比學習、不比上進。還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對生命沒有絲毫的敬畏。
古語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損之有愧!”但這些孩子的心中哪里還有父母?只有自己。
這些孩子的很多價值觀都是扭曲的,黑白顛倒的,他們不知道體恤父母、心疼愛護父母,就知道一味地索取。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嬌生慣養、揮霍無度。
有人勸她要體諒媽媽,媽媽一個人上班掙錢養她很辛苦的。
可是,這個孩子竟然說:“她上班才不辛苦呢!她又不用去搬石頭,都是坐著打電腦!一點兒都不辛苦!”
還有的大學生天天吃大餐,買名牌包、名牌鞋。
可是家里的實際情況,卻是豈能用一個“窮”字來形容的?
只有一個相依為命的奶奶,住在貧民窟一樣的地方,老房子年久失修、搖搖欲墜。
奶奶靠著做點小生意和微薄的低保金把她養大,又送進大學。
而她卻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天天揮霍著奶奶一個汗珠摔八瓣掙來的血汗錢。
還有的孩子,父母有一點兒不滿足他們,就心存記恨,甚至威脅報復父母。更有甚者,小小年紀就敢殺父弒母,喪盡天良,讓人不寒而栗。
“科學育兒”的今天,父母給了孩子太多的尊重和自由,但結果卻讓人心寒?,F代的教育觀急需改變,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急需正確引導。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敬畏,敬畏,有畏才能有敬?!?/p>
現代父母應該在培養孩子敬畏心的基礎上,再去給他們充分的尊重和自由,而不是讓孩子自由到目無尊長、目無法紀,為所欲為。
而想要改善這種現狀,閱讀好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因為,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是澆灌孩子的心靈花朵的陽光雨露。
希望閱讀能成為父母和孩子,都能共同參與的一項有益身心的親子活動,也能成為親子關系的紐帶。
愛上閱讀,讓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在寧靜、閑適的精神漫游中,真正品味到一種平和空靈的喜悅,體悟到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豁達。
只有這樣,每個家庭才能呈現出一種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安詳,也才有可能使書盡顯其應有的益智怡情,并且能滋養人生的潛在價值。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說的那樣: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和品質。
快讓閱讀來救救這些精神貧瘠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