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時間(如何指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時間,隨著年級的升高,功課越來越多,很多的孩子覺得時間不夠用,有的孩子抱怨作業太多了,玩的時間都沒有,可有的孩子則不然,他們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處理的井井有條,還能空余出一些娛樂的時間。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孩子們的智商水平都相仿,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他們所具備的時間管理能力不同,在學校里,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孩子東走走,西逛逛,左看看,右翻翻,說太忙,他什么都沒干,說他不忙,書桌上卻堆著一堆功課沒做完。
這實際上是一種沒有明確的目標,隨遇而安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沒有為自己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造成的計劃性強的孩子,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是非常有規律的,他們做完一件事后就會立刻去做另一件事,從來不會無所事事,毫無目標的情況出現,他們對時間也抓的十分緊,輕易不會把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掉,詳細的計劃是孩子的各項活動目標明確。
但是孩子剛開始學著制定計劃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由于生活千變萬化,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而影響計劃的進行,如臨時增加集體活動,作業增多,考試臨近等,這些往往都會打亂他們的計劃,遇到這些情況告訴孩子千萬不能急躁或者仍然死板按計劃進行,而是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增強計劃的可行性,以適應變化的情況,有時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困難,這時就需要孩子用堅強的意志努力克服困難,排除誘惑來實施學習計劃,在實施計劃時,為克服一個困難,完成一項任務,孩子就會在享受勝利喜悅的同時,增強克服生活中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如果孩子按計劃生活,到時間就起床,到時間就睡覺,該學習時就集中精力學習,該鍛煉身體時就鍛煉身體,這樣就會使生活很有規律,孩子也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制定計劃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第一,計劃要全面,計劃里除了有學習的時間外,還應當進行社會工作為集體服務的時間,有保證睡眠的時間,有娛樂活動的時間,計劃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飯,睡覺和學習。
第二,長計劃和短計劃安排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究竟干些什么?應當有個大致計劃,例如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應當有個長計劃,有長計劃還要有短安排,否則長計劃要實現的目標不容易達到。
第三,不要脫離生活的實際,有些孩子定計劃時滿腔熱情,想得很好,可行動起來寸步難行,這是目標定得過高,計劃定的過死,脫離實際的緣故。
第四,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計劃要有一定的機動性,這樣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第五,腦體結合文理交替,在排計劃時不要長時間的從事單一活動,學習和體育活動要交替安排,比如學習了一下午就應當出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鍛煉時運動中樞興奮,而其他區域的腦細胞就得到了休息,排科目時,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第六,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就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