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高中”老師在重點高中帶了10幾年文科班班主任,見過很多初中成績優秀,但是高中成績卻一滑到底的學生,這些學生到了高二文理分科時,往往會選擇文科班,其實他們并不是喜歡文科,比如政治和歷史學科,對于多數女生來說,并沒有多少吸引力,但是因為理科學不了,多數學生被迫選擇了文科。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這些學生能考上重點高中,初中成績都是很優秀的,有的甚至是中考成績非常好的學生,但是到了高中,一年下來就掉隊了,這是智商原因還是學習方法原因?
“贏在高三”老師認為:多數學生的智商差距不大,尤其是在重點高中,能考上重點高中,已經證明了他們的智商不差,而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在于學習方法!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高考考什么”,應為明確“高考考什么”,我們才能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
高考考什么?簡單說就是“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現在的高考已經實現了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養立意”的轉變,絕不是你想象中的“背背就能考好”的學習方式了。
這三者是什么關系?舉個例子:我們考駕照,需要考理論(科目一)和實踐(科目二和科目三),對于多少人而言,科目一就是死記硬背就是通過刷題庫刷出來的,因為沒有駕駛經驗,所以很多內容并不理解,但是并不影響考高分,但是真正理解這些理論上的規定,需要上路駕駛,尤其是在違法交通規則被扣分罰款時,才有刻骨銘心的記憶。
”必備知識“就如同科目一,掌握了”必備知識“,并不代表你會開車了;”關鍵能力“就如果科目二和科目三,掌握這些能力,你就能上路駕駛了;”核心素養“你說你已經成為“老司機”了,可以自如地應付各種復雜的地形和突發情況。
由此可見,只掌握“必備知識”,你考不好;掌握了“關鍵能力”,你也不一定考得高,必須具備“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你才是學習的高手。
而現實中,很多學生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突出表現在:
第一、聽了,但是不懂
初中的知識,死記硬背可以,很多內容,你上課即便沒有聽懂,課下強化一下或者輔導一下,都可以彌補,而考試就直接考“是什么”的問題。
但是,高中知識,你必須知道“來龍去脈”,才能真正理解這個知識點,而高中知識點有多又難,如果上課不能跟住老師思路好好聽講,就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
高中知識之間的聯系特別強,如果一個環節聽不懂,可能后面都聽不懂了,這一科就這么落下了。
對策:對于這類學生,上課聽懂是關鍵,怎樣才能跟住老師的思路?預習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對于思維要求高的學科,比如數學和物理,預習是必須的。學習的完整過程應該包括:預習——上課——復習——作業。但是,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只有兩個過程:上課——作業。所以,他們上課才聽不懂。
第二、懂了,但是不會
也有同學感覺自己上課聽懂了,但是做題就會出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其實這并不是真的懂了,而是跟著老師的思路懂了,就如同教練給你講解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后,你就會開車了嗎?顯然不是,你開車時會發現和自己理解的還不一樣。
對策:知識靠聽,能力靠練,高考考能力!這種情況,解決方式只有一個:通過訓練,加深理解,訓練多了,自然也就理解透徹了。但是,這里注意,不要盲目訓練,不要搞題海戰術,要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且一定要有總結才有提升。
第三、會了,但是不對
還有的學生,知識點也懂,做題也會,但是就不能保證全對,比如某個知識點,考試非常重要,是考試常考的重點內容,你做題時只能保證70%的正確率,你能保證考試時就一定不失分嗎?明明自己會,但是還失分,可惜不可惜?冤枉不冤枉呢?
對策:對于那些高考必考,看似會做,一做就錯的知識點,一定要“使勁揉”,這樣的知識點是堅決不能失分的,打蛇打七寸、好鋼用在刀刃上,學習不能使用蠻力,一定要使用巧勁,這些題目都拿下了,你的得分就不會低,否則做再多的題,也沒有針對性。
其實,那些高中下滑的學生,多數都是“不動腦子”的學生,他們雖然學習努力,但是往往“以體力勞動“取代”腦力勞動“,看似學得辛苦,其實一點都不辛苦,因為他們的腦子不累,只是累的身體,而這種累,和大腦的累是有很大差距的,其實他們很多時候,是做給別人看的,甚至是做給自己看的,不愿意承認自己不愿意動腦子的事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