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水、做飯時,小明看到飯鍋的周圍會冒出許多的“白氣”。小明問旁邊的媽媽:“這是水蒸氣,還是小水珠?”媽媽說:“這是水蒸氣,會燙傷人。快,離遠點!”,等媽媽走遠了,小明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在“白氣”附近,感覺只是發熱,并不燙手。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明為了探明原因,查找資料,上網搜索,終于搞清楚了以下幾個問題。
水壺中的水沸騰后,冒出“白氣”
一、這種“白氣”是由許許多多的小水珠組成的霧狀物,而不是水蒸氣。
水有三種狀態,固態的冰,液態的水和氣態的水蒸氣。三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加熱鐵鍋內的水,鐵鍋內的水吸熱,達到沸點后,就會沸騰,水劇烈汽化成為水蒸氣。當水蒸氣飄散到鍋外,遇到鍋外的冷空氣時,遇冷放熱,液化成為液態的小水珠,形成“白氣”。這是一種液化現象。
剛出籠的包子冒出“白氣”
二、能燙傷人的是水蒸氣,而不是“白氣”。“白氣”中許許多多的小水珠,在飄散到空氣的過程中,溫度已經降低了很多,所以,人們感覺到“白氣”并不怎么燙。
三、開水能燙傷人是因為它的溫度高。100攝氏度的水蒸氣燙傷比100攝氏度的開水燙傷更為嚴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100攝氏度的水蒸氣液化成為100攝氏度水的過程,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會放出大量的熱。
水壺燒水,沸騰后冒出 “白氣”
四、分子的體積很小,人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同樣,人的肉眼是看不見水蒸氣分子的,看見的就不是水蒸氣,而是體積很大的小水珠。
請大家在評論區對小明的探究問題和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