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教你6步迅速解決孩子撒謊問題的方法(心理專家教你6步迅速解決孩子撒謊問題視頻)
你家孩子撒謊嗎?你為此抓狂過嗎?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就像上圖這樣,孩子一本正經的當著你的面,理直氣壯的撒謊,明明他的小伎倆能讓人一眼看破,但他完全說的跟真事兒似得,讓你哭笑不得。
最近,一位媽媽終于爆發,氣憤異常,極其詫異:為什么孩子近來總是撒謊?屢教不改,被揭穿后,也咬牙不改口,懲罰也無用。家里也沒有這種不良環境,他從哪兒學來的呢?是不是被壞孩子帶壞了。
面對媽媽的憤怒,在探討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怎樣收拾他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在孩子撒謊問題上,你是否存在這些認知誤區:
1. 每個人都必須誠實,孩子對家長必須“全裸”呈現
2. 只要說的與你的認識不符,就是撒謊
3. 孩子撒謊,結果都是壞的
其實,我們成年人都不能保證說得每句話都是真的,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我們也是把真話和假話摻雜著說的,如果句句是實話,可能也代表著你的情商有問題,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尷尬場景。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大腦的發育、邏輯思維的發展,慢慢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也隨之產生一套對于外界人、事的應對方法。因此,當你發現孩子撒謊時,首先應該感到欣慰: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他的語言能力、記憶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都在飛速發展中。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小朋友兩歲的時候就開始說謊了。不過兩歲的孩子只有30%說謊,70%還是坦白說真話;3歲的時候50%說謊,50%說真話;到了4歲的時候,80%以上說謊。從此以后大部分的孩子會說謊,所以你可以看到說謊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面對這樣一件自然的事情,請你放下心來,一起看看孩子為什么會撒謊。
孩子謊言的幾種類型:
多倫多大學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學系李康教授通過大量實驗,得出有趣的結果:
孩子的謊言可按其目的大致分為五種:
第一種謊言是白色的謊言,為了禮貌而說:孩子得了生日禮物,明明不喜歡,卻說我很喜歡,正是我需要的。這就是白色的謊言,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說白色的謊言了。
第二種謊言是橙色的謊言,是為了拍馬屁而說:明明老師唱歌唱得不好,他說老師唱得真漂亮,我給你打10分。這種謊言5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說了。
第三種謊言是藍色的謊言,這是為了集體而說。9歲的孩子已經能夠開始說集體的謊言了。
第四種是黃色的謊言,是為了謙虛而說:明明考了100分,卻說考得不好考得不好,還需要努力。9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說黃色的謊言了。
最后一種謊言是黑色的謊言,也就是為了自己而說謊。
今天我們探討的孩子撒謊原因,主要圍繞這最后一種——為自己說的黑色謊言。
孩子撒謊的原因:
1. 想象力豐富,自己以為是真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大腦邏輯思維處于一個發展的過程,他們靠著不斷吸收外界的信息在腦中進行記憶、思考和再加工。這一時期,孩子的想象力飛速發展,完全發育成熟的大腦很容易把看到、想象到的事物相混淆,會把想象到的事情當成真的來表達,產生無傷大雅的謊言。尤其在年齡較小的孩子心里,他說的就是真的。
2. 逃避任務和懲罰
不想上學的時候裝病說肚子疼、頭疼,渾身都疼過了,只要不上學活蹦亂跳。
“竟然學會撒謊了”——揍
“你說實話,說實話爸爸就不打你”——誘
“爸爸我說實話,我剛才確實撒謊了……”——招
“我說的沒錯吧,就知道你是在撒謊,小小年紀不學好”——繼續揍
看到嗎,撒謊挨揍、說實話也挨揍,這種面對疾風的刺激下,孩子想老實交代都難。
3. 贏得競爭,獲得肯定
有些孩子自尊心較強,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想表現的更好,獲得家長的肯定和表揚,也會通過撒謊來美化自己,獲得支持。
“只要你表現好,媽媽就獎勵你……”常用這種鼓勵方法的家長請注意,你的要求很有可能助推孩子撒謊。
4. 表達訴求,謊言就是內心真正想要的
心理學家薩提亞認為“孩子之所以撒謊,是因為他需要撒謊”。
有時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得不到家長的認同,也會用謊話來表達需求。
“我媽媽剛給我買了最新款的電話手表,特別炫酷,有好多功能”——其實根本沒給他買。
5. 模仿成人
你是什么人,就會造就什么人。
孩子的很多言行習慣都是模仿大人而來的。
當你不想上班時,給領導打電話“領導我今天生病了,還挺嚴重,需要去趟醫院”,其實你只是在家偷懶。
你覺得是一件無傷大雅的權宜之計,但你的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知道了用撒謊的方法可以達成目標,并且不會有影響,以后自己也可以這樣做。
孩子撒謊怎樣處理?
其實,當你對號分析掌握了孩子撒謊的原因,解決辦法也就自然顯現了,想象力強的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怕懲罰的就多溫暖多關心,需要關注的就給予關注,解滿足了需求,就解決了問題。
你也可以通過這些步驟來解決:
1. 辨明事實——把想象的變成真的
當低齡段孩子把想象當做事實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理清哪些是真實發生的事件,哪些是想象的內容。對無關緊要的事情可淡化處理。
如果是孩子想象的,并且家長可以滿足,那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把想象變成真實的。如,孩子說爸爸周末帶我去游樂園玩了,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玩具……那家長可以考慮告訴孩子,這件事還沒有發生、只是愿望,周末的時候真正帶孩子去一趟游樂園,實現這個愿望。
2. 接納情緒——溫暖有愛
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當你發現孩子撒謊時,先穩定住自己的情緒,不要一點火就著,不分青紅皂白的開始懲罰。
同時,接納孩子的情緒,他在撒謊時是憤怒的、羞愧的還是傷心的?保持溫暖有愛的態度先接受,表達理解,再來解決問題。
記住:當孩子撒謊時,他內心的內疚感可能也是滔滔不絕,只是不會表達而已,更需要成人的引導。
3. 討論原因——你的情緒是什么顏色的?
心平氣和的與孩子討論撒謊的原因。
“媽媽愛你,無論你做了什么事情,都不會改變,你能告訴媽媽為什么這么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避免恐嚇、懲罰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陰影,讓孩子在安全、被接納的環境中表達真實意愿。
4. 方法示范——這樣做,更容易達到目的
孩子撒謊達到目中,有可能是他缺乏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這時家長可以做出示范行為。
如,孩子晚上回家不想吃飯,卻對家長謊稱在幼兒園已經吃過了,這時家長可以示范說“媽媽,我現在不餓,如果吃東西肚子會不舒服,我可以先暫時不吃嗎?”商量解決問題。
注意,家長提出的示范一定是能夠順利解決問題的,如果教給孩子商量的辦法,家長意見不統一,直接表達“不行,必須現在吃”,那這招可不管用了。
5. 提出方案——對自己的錯誤付相應的責任
專注于問題解決方法,跟孩子商量犯錯后的懲罰方法,讓孩子自己自己提出可接受的懲罰,對年齡小的孩子最好是用減少獎勵的方法,如不許看電視一個小時等。
當孩子犯錯時,對已知懲罰心中有數,不會忐忑害怕,對自己的錯誤負相應的責任,不再需要靠撒謊來逃避懲罰。
6. 做出榜樣——管好好自己嘴上的火車
家長做好孩子的榜樣,避免自己滿嘴跑火車。
孩子只是犯了錯,孩子本身并不是個錯誤!
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上,要厘清重點,關鍵不在于揭穿,你能看出孩子的謊言、揭穿并懲罰不會顯示你有多么了不起,重點在于解決問題。應避免圈套式的釣魚執法,與其問“花盆到底是不是你打破的?”不如說“我發現花盆被打破了,我們一起來收拾干凈好嗎?”
愛與支持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