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解開心結?聽聽專家怎么說的(如何幫孩子打開心結)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家庭關系要講四個“平”。其一是“平等”,愛是需要學習的一次共同成長。其二是“平和”,要做好日常情緒管理,注重溝通的藝術。例如,采用“我想……,可以嗎?”的句式;在家里設置留言板、給家庭成員寫紙條。其三是“平安”,要教給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告知其在緊急情況穩定情緒,正確求助。其四是“平衡”,隨著全面三孩時代的到來,搞好孩子之間的關系成為每個家庭的必修課,家中可以設置約定,關注每個孩子的存在,表揚他們的長處。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國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納入常規體檢內容。當孩子陷入心靈困境,父母應正確看待、及早識別這些心理問題,幫助孩子解開“心結”、走出陰霾。
在兒童發展中,不同的年齡段需要關注不同的問題,最早需要關注的孤獨癥,以及在學齡前期應當關注多動癥。“隨著孩子的成長,各類情緒問題開始逐漸增加。目前抑郁癥等情緒障礙呈現多齡低齡化的特點。青春期過后,女性抑郁癥發病率大約為男性的2倍。此外,抽動穢語綜合征、違拗癥、強迫癥、社交障礙等,也是在不同年齡段需要關注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多的關注心理疾病的識別,提高心理健康素養。”
除了建立心理健康預警機制,做到正確干預、及時尋求幫助也成為家長的必修課。北京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陳旭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證據表明,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早期心理行為干預,能夠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和慢性化。“家長是兒童青少年接觸最多的成人,應該對孩子始終保持穩定、理解和支持,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調整親子距離和關系,具備最先察覺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波動的能力,并能采取恰當的干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