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對待青春期孩子的早戀(父母對于孩子早戀的態度)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早熟,甚至有的從小學開始就以男女朋友相稱,我家孩子班上有同學甚至以“某某老公”來了開玩笑。早戀問題,越來越成為家長們和學校的心病,也是想盡了辦法。最近有一個學校別出心裁,校長推出了一款”防早戀校服”,引得網絡沸沸揚揚。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這款校服上面有熒光條,既方便了孩子晚上下課過馬路,減少交通意外的出現,同時有些孩子一旦談起男女朋友,往往會躲在隱蔽的小樹林中。有了這種校服之后,不管學生躲在哪個陰暗之處都能一目了然,更方便校方抓住戀愛的學生。
網友看到校服之后紛紛表示:校長是個狠人,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如果學生真的戀愛了,肯定也會將校服脫掉,這樣校方也沒有什么辦法。
一
為了防止孩子早戀,父母的預防套路也層出不窮,看看下面幾個套路,你中了么?
套路一
老林兒子今年上高三,為了試探兒子有沒有早戀,有一天沖到兒子的臥室,憂心忡忡的看著兒子:“今天跟你王叔叔去喝酒,唉,沒想到他兒子出柜了,我看你這高中都快畢業了,也沒個女朋友,你不會?”
然后欲言又止的看著兒子,兒子因為害怕被誤解為同性戀,連忙解釋道自己雖然沒有女朋友,但是有暗戀的對象,老林這才放心的離開。
“哈哈,還好兒子沒早戀?!保ɡ狭值膬刃膽颍?/p>
這種方法屬于“聲東擊西”式的試探法,明明是想看看孩子有沒有早戀,卻以關心孩子為借口去套話。
年幼的孩子可能一時無法識破這種套路,但是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你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可是會被一眼識破,還有可能破壞親子之間的信任哦。
套路二
趙女士在女兒今年剛上初中的時候就有了預防她早戀的意思,經常時不時故意問女兒:“有沒有收到男生送的情書?”
得知女兒回答說沒有后,立馬流露出“鄙視加嫌棄”的表情說:“哎呀,連情書都沒有收到啊?!?/p>
果然,當女兒收到第一封情書的時候立馬拿給媽媽看,而趙女士也因此能了解到女兒有沒有早戀,順便給予一些引導。
好吧,這種激將法有時候確實很管用,孩子收不到情書會受到父母的鄙視,這是任何孩子都不想要的結果,所以只要有情況就會主動向父母匯報。
然而從父母鄙視的那一刻起,孩子有效的心靈便已經收到一萬點傷害。如果父母總是利用這樣的方法,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在乎父母的評價,從而失去主見,甚至會形成不良的戀愛觀。
知乎上曾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父母做過什么以防止你早戀?”
下面有一個有意思的回答,言簡意賅,“把我生成這樣”。
很多父母堅信,只要孩子不熱衷打扮,他們一定找不到對象,于是就產生了下面的套路。
套路三
慧慧媽媽提到,自己女兒長得很漂亮,為了防止女兒早戀,一直堅持只讓女兒留短發。夏天總是給女兒買肥大的衣服,冬天則讓女兒穿得很臃腫,左一層右一層。
跟女兒一起逛街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夸女兒說:“這男孩子長得真可愛…”
好好好,可愛可愛可愛,你全家都可愛!你才是男孩子!
這種方法雖然能避免孩子早戀,但卻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自卑,孩子沒有機會打扮的很漂亮,在異性面前失去了一些魅力,同時他們也會在與同齡人的對比中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這種自卑感甚至會影響到他們成年之后的自我評價,喪失自信。
雖然有“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的說法,但我還是建議各位家長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套路有時候雖然可以起到預防孩子早戀的作用,但卻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父母們應當如何去看待
我們害怕孩子”早戀”會影響學習,但是卻不能阻止他們青春期的發育,這是人類幾十萬年以來進化的結果,是不以家長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在青春期,少男少女們普遍會對異性產生興趣,有好感,這時候只要家長做好積極的引導,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這種感覺,所謂的”早戀”就不會成為洪水猛獸。
1、正確看待
家長應該認識到青春期孩子可能的種種反應,不能稍微有一點兒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把孩子整得也戰戰兢兢,這才是會影響學習的。
家長應該通過讀書、學習,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也就不會為孩子的“早戀”問題而焦慮了。
包括家長自己在內,年輕時的懵懂戀愛,其實是人類情感最初以及最美好的寄托,同時它也是我們每個人對感情認知的基礎。而男女交往本來就是正常的一種需求,作為家長,在面對這件事情時應該正確看待,如果盲目阻止只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
2、尊重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就會變得非常叛逆,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性,所以家長應給孩子一定的隱私空間。比如進出孩子房門的時候一定要敲門,同時不要隨手翻看他們的日記,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非常反感。
同時積極引導,告訴孩子,這時候他對異性的感覺,是每個人到這個年齡都會出現的,沒有什么大不了,不必隱藏,不必害羞,更不必為此感到羞恥。同時,讓孩子認識到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小秘密,當家長學會如何保守孩子這些秘密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其實這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種收獲。
3、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父母想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那么就要關注孩子在校的情況,比如他們與老師與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當然有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詢問老師,但切記不要給孩子胡亂貼上標簽。如果孩子真的有此傾向,那么家長也要利用合適的方法進行緩解,而不是一味地阻止,多鼓勵孩子,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積極引導。
4、加強性教育
當孩子與異性打電話或者外出玩耍時,家長不要一味拒絕孩子與異性交往,現在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教育模式,在孩子上學期間,杜絕孩子與任何異性交往,當孩子從學校畢業之后又在不斷催婚,這兩者之間其實是非常矛盾的。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杜絕他們與異性接觸,在未來孩子也會缺乏愛的能力。同時當孩子與與異性接觸過密的時候,家長也要給孩子灌輸相關的性教育知識,家長千萬不要因為保守,覺得這件事情難以啟齒就不說。在信息時代,孩子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有很多,與其讓孩子從不當途徑中了解,不如家長以正面的方法來告訴孩子。
每個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都會有早戀的傾向,而它對孩子來說不一定完全就是壞事,同時也在考驗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父母如何正確看待這件事情,那么對孩子也會做出相應的引導。聰明的父母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不會橫加阻止,同時也不會選擇默默承受,在增強孩子信心的同時,也不會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更不會讓孩子在青春期受到創傷。
三、讓孩子正確認識愛情觀
從小孩子就有對愛情的一些清晰認知,很重要,父母可以從三個方面將健康的愛情觀分享給他們,盡量減少孩子將來遭受“低愛情商”導致的挫折。
“好的愛情教育,其實是人生觀的教育,是人格教育,是責任與愛的教育,而不只是‘不要談戀愛’的教育?!?/p>
“你還小,現在的喜歡對象肯定不會是以后的結婚對象。”
“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其他的千萬不要想。”
“絕對不可以早戀!”
類似這些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話就不要反復再說了。你越這么說,處于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對“愛”更加充滿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甚至有一些優秀的女孩子因處理不好“情感”問題而走了不少人生的彎路。
所以,如何與孩子討論愛,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看待“愛”,對待“愛”,是家有青春期小孩的父母不可回避的重大話題。
(一)與孩子真誠坦率地討論文學中的“愛”
家長越是對“愛情”諱莫如深,越是把它視為洪水猛獸,孩子就會越好奇,會想方設法地找其他途徑來感受和了解。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通過互聯網來認知愛情,但這些途徑傳達給他們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荒謬的,這很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甚至毀了他們的一生。
所以,一定要與自己的孩子不斷進行坦率真誠的探討,陪他走完這段對愛充滿探索和好奇的生命旅程。
從三年級起,女兒就悄悄告訴我,班上某個女生喜歡某個男生,某個男生追某個女生云云。我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正常?!焙髞?,女兒告訴我,她好像也喜歡上了某個男生。我淡淡一笑:“正常??!恭喜你,長大了!”
對于這些十多歲的孩子而言,喜歡是發現另一個生命的美好的開始,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這時的喜歡和喜歡一個好朋友沒有什么不同,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女兒從小喜愛閱讀,在各色文學書籍里,愛情常常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主題,她也愿意經常和我討論關于“愛”的話題。
可能很多家長會想,孩子還小,這樣的討論會不會把孩子帶入歧途?我并不這么認為,在我們的眼中孩子還小,可是他們已經將自己視為一個即將成熟的生命個體,渴望去更多探求“愛”這個話題。
我問女兒:“你讀過不少書,能告訴我,愛是什么嗎?”女兒想了想,說:“我現在還說不好,但我在每本書里讀到的愛都是不一樣的故事,時常讓我感到困惑?!?/p>
看完青少版《紅樓夢》,她問我:“林黛玉和賈寶玉算早戀嗎?”我說:“應該不算吧,他們正值青春年少,因欣賞對方的才華而喜愛對方,是很美好的感情,值得珍惜?!?/p>
她又問:“可是他們如果在今天,肯定會被老師和家長批評吧?!蔽艺f:“愛本身是沒有錯的,他們在心里默默地喜歡對方,是很純潔的感情。如果我是他們的媽媽,是不會責備他們的!”
看完《哈利·波特》,她就自言自語:“哈利·波特為何沒有喜歡赫敏?赫敏既美麗又聰明,還是學霸?!蔽覇査骸澳悄阌X得是為什么呢?”
她分析道:“哈利·波特與赫敏是戰友,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經歷千難萬險,最終打敗了伏地魔,所以說他們兩個人之間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戰斗友誼?!?/p>
我說:“那么看來,男女同學之間也會建立起如同哥兒們一般的生死情誼喲?!彼f:“看來是的,不過我好像還沒有遇到這樣的患難之交?!薄澳蔷湍托牡却?!”我笑著沖她眨眨眼。
通過這些文學作品,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人生閱歷,所以在他們的筆下,對愛的詮釋是不盡相同的,而孩子也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慢慢形成自己對愛情的理解。
(二)讓孩子看到更長遠的未來
在生命教育中,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比性生理教育更重要。前者屬于人文教育,后者屬于科學教育,前者應當優先進行,甚至在小學生、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介入。
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愛情的美好,認為愛情是神圣的,在他日后面臨性成熟、面臨婚姻時才會有一種價值引領,不至于因愛情認知的匱乏而產生一些荒謬的認識,甚至做出讓人痛心的行為。
孫云曉老師的《你是一只小鳥》講過一個故事。孫老師收到了一個名叫雨的高三女孩的來信,在信中,女孩說她愛上了自己的語文老師,打算放棄高考、放棄自己的前程,與語文老師生活在一起。在做出最后的決定之前,她想問一問孫老師的意見。
孫老師在回信中并沒有立刻否定女孩的這種感情,而是尊重她的想法,并請她在高考中一搏,等上了大學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再理性地用自己的閱歷做出判斷。如果到那時,已經長大成人的她還喜歡語文老師,那也支持她的決定。
雨聽從了孫老師的勸告,考上了大學并在校園里收獲了真正的愛情,也收獲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女兒看完此文后,深有感觸,寫了這么一段讀后感:
其實在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過一段迷茫的時光,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如果雨當年沒有聽從作者的勸告而放棄了上大學,現在的結果也許會大不一樣。
但她很幸運,遇到了作者,帶著她走出了迷茫的青春,去看外面的世界,多了一個可以選擇的人生,獲得了真正的幸福。
《你是一只小鳥》中寫道:
“做教師的尤其是做父母的,一旦聽說上中學的孩子戀愛了,還愛上了比父母年齡都大的老師,父母甚至會用全世界最狠毒最骯臟的語言罵孩子。實際上,戀愛中的少男少女,幾乎都是激情如火,心中春光明媚。
他們不講門第,不講貧富,不講年齡,唯有愛情至上,誠如大文豪歌德所贊美的‘人性中的至純至潔’。
如果父母與教師又罵又罰,這難道不是在制造悲劇嗎?其實,初浴愛河的年輕心靈,多么渴望成年人的體諒與點撥,而父母與老師本是最佳人選,為何近在咫尺卻天各一方呢?”
所以,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你沉陷于某段感情時,請你抬起頭望向遠方,你會看到一個很長遠的未來,在那里你定會看到更精彩的風景,遇到更適合自己的異性。所以,請不要先做出選擇,請先在心底默默保留這份情感?!?/p>
(三)可通過文學改編電影幫助孩子理解愛的真諦
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無疑是最佳的渠道。父母與孩子一起欣賞文學改編電影也是一條不錯的渠道。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會不斷涌現出新的關于愛的問題,通過電影,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引導與談話,告訴孩子不能逾越的底線在哪里,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迷茫、不跑偏,并收獲滿滿的溫暖回憶。這里分享7部經典的愛情紀錄片,從不同的視角切入,帶領孩子揭開“愛情”的神秘面紗,家長一起觀看也會有大不一樣的感悟。
1、《英倫浪漫史》
A Very British Romance With Lucy Worsley
——重新演繹愛情小說的最甜一幕
言情小說,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浪漫的一筆。本紀錄片一共三集,分別講述喬治時代、維多利亞時代和一戰二戰期間的愛情故事,最終走向無差別婚姻,財富身份地位不再是人生伴侶的選擇的必須條件,浪漫愛情最終勝出。每一集都能讓人勾起那些經典愛情作品中最動人的情節。
(《英倫浪漫史》劇照)
比如說, 主持人重新演繹了一番《簡·愛》中那段“我們在上帝面前平等”的話,至今看來,還是值得每一個人為之震撼。到了第三集,可愛的主持人讀起1919年的《沙漠酋情》,她的表演非??蓯?,讓人代入感很強。
到了最后的第三集,影片還比較開放地談及了同性戀的話題,把背景穿越到如今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英國。這一集,稍顯兒童不宜,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同觀看。
看著劇中還原了原版小說的甜蜜情節,會有一種特別燃的感覺——也許,這就是浪漫與愛情的不可思議之處,有著難以言喻的力量。
2、《動物之愛》
Animals In Love
——一草一木一喙一羽間的清新愛情
戀愛并非人類的專屬品,動物王國里也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有趣而醒目的求愛大作戰。
要追求到完美的另一半,除了儀容端裝還不夠,動物們要把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要為自己加分,或美妙地吟唱,或孤獨地怒吼。等到愛情來了,動物們更要使出渾身解數,有時必須與情敵大戰一場,有時必須用華麗的舞蹈秀出自己曼妙的身段,有時還得獻上獵物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本紀錄片共4集,第一集,鏡頭對準澳大利亞,講述袋鼠的求偶過程,招潮蟹的“音樂演出”、緞蘭亭鳥的求愛方式;第二集,則走進森林,講述森林里的建筑師——歐亞攀雀、水棲鳥類如何為愛而戰,鹿在林中喬木下準備求偶……
第三集,走到大草原,講述馬賽馬拉大地上的獅子夫婦、斑馬角馬結伴遷徙、大象家族的生存方式;第四集,則講述了可愛的猴子如何聚居生活……
就在一個個鏡頭里,我們了解了這些動物朋友們的起居,彼此的相遇、相戀,孕育和傳承。一草一木一喙一羽,清新而雋永。
3、《20世紀舉世矚目的愛情》
Great Romances of the 20th Century
——聚光燈下脆弱的愛情
上個世紀30至50年代,是傳奇戀愛史的黃金時期,產生了很多轟動全球的愛情故事,它們一方面茁壯成長,另一方面卻因受全球矚目,在壓力下不斷掙扎。
本紀錄片共7集,揭開當代7段偉大的愛情故事背后的秘密:
有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和妻子杰奎琳的故事,這段婚姻曾被視為一段政治聯姻,面對總統丈夫的花邊新聞和混亂的私生活,杰奎琳對內對外都在拼命地把握分寸;阿根廷第一任總統胡安·裴隆和妻子伊娃的故事,伊娃從底層一路走上富貴乃至貪污之路,最終成為阿根廷的第一夫人,是出于愛情,還是出于野心?
(肯尼迪和妻子杰奎琳)
有好萊塢的絕配——伊麗莎白·泰勒與李察·波頓,影史上第一對奧斯卡影帝影后夫妻檔——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維爾。
伊麗莎白·泰勒與李察·波頓)
有名利場里的眾生相——沉郁寡歡的亨弗萊·鮑嘉和年輕貌美的羅蘭·貝格一見鐘情,童星出身的好萊塢巨星保羅·紐曼和太太鐘活華長廂廝守,瑪莉蓮·夢露的舊愛托尼·柯蒂斯如何與妻子珍納·李走過漫長歲月……
(托尼·柯蒂斯和瑪麗蓮夢露的戀情一直為好萊塢所津津樂道)
從未曝光的片段,為你一一揭露這些愛情如何由誕生、盛放,最終走向不同的命運,聚光燈刺眼的光芒底下,是更脆弱和焦慮的人心。
4、《依然愛你》
Still in Love
——不知道愛情為何物的我們深愛著彼此
本片把鏡頭對準了好幾對相伴走過一生的老夫老妻,聽他們侃侃而談自己的愛情故事,有的青梅竹馬,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就是剛好碰上了就走到了現在,年輕時他們也沒那么完美,也忙著出軌,也忙著吵鬧,但相伴走過一生,他們已和彼此成為一體。
如果你問他們“愛”是什么?他們依然沒有找到答案,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深愛著對方。一位老人對著鏡頭分享的一段話意味深長:
“我很喜歡看到情侶們在街上親親熱熱的,但我從不會這樣做,有時候,我們一起出去,他會親我,我就會推開他說‘求你了,我不喜歡人家盯著我看?!蜁磫栁覟槭裁?,說他愛我,你難道不愛我嗎?
我很在乎他,很喜歡他,但愛不愛嘛,我知道這個詞,但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感受,也是有來生,會有人告訴我愛情是什么樣的?!?/strong>
年輕時,愛情是旺盛分泌的多巴胺,但隨著時間的沉淀,愛情會開始加入更多元素——陪伴、責任……而恰恰是這些讓我們老有所依、無怨無悔。
5、《紀實72小時:情人節主題神社》
——關于愛情的信仰
神社是日本人的信仰中心,在愛情方面,他們也有專門的戀愛神社。最早的戀愛神社,誕生在鐮倉時代,供奉因大化改新而家喻戶曉的中臣鐮足的正室妻子——鏡女王。相傳,只要走一走入口處的鳥居和神社間的“愛情之路”,祈求的戀情就能很快實現。因此每年情人節前后,總有懷著熱切期盼的人前來祈禱。
下圖中的這對情侶,各自都有過婚史,已經不在青春爛漫年紀的他們,相識三年,談及再婚,兩人笑稱正在挑選一個好日子,希望借著神明賜予的福運,開啟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
前來祈禱的還有高中生,她們都沒有男朋友,但可能有了喜歡的人,前來祈禱對方趕緊向自己告白;剛剛談上戀愛的大學生,來此祈禱戀情順利;已為人母卻仍然難抑心動的女士,來此告解……
6、《清少納言:凄美的愛情傳奇》
——大時代下的小女子
本片出自日本NHK電視臺歷史紀錄片《歷史秘話》,主角是在繁盛的平安時代宮廷里的一位女官——清少納言。
她自幼學習唐詩漢學,擁有遠超同時代女性水平的文化底蘊,為女官后,為了開導因政治斗爭而憔悴不堪的定子皇后,寫就《枕草子》一書,其中紀錄了不少貴族生活的細節:
后來,隨著朝代傾覆,她流落民間,窮困潦倒,出宮再嫁的丈夫也很快去世,她便落發為尼,不知所終。她的一生跌宕,文字卻從不涉及自己的悲苦,只專注于人世間細微的幸福與感動。也許這種才女的“難得糊涂”才是平安朝貴族精神的真正體現。
7、《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這是一部來自韓國的紀錄片,男女主角是一對韓國普通的老夫妻,爺爺叫趙炳萬,98歲。奶奶叫姜溪烈,89歲。爺爺從小家里窮,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日子過得很辛苦,然后就入贅給奶奶家。那年奶奶14歲,爺爺23歲。一過就是76年。
秋天的時候,房子四周堆滿落葉,奶奶拿起掃把想打掃,爺爺會奪過來說:“別掃了,我來掃就行?!比缓?,趁奶奶不注意,把落葉撒到了奶奶身上。
冬天的時候,江原道下了大雪,二老會開心地拿著掃把一起在庭院里掃雪,奶奶說初雪可以明目,然后喂爺爺吃,爺爺讓奶奶也吃,然后兩人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把雪人捏成彼此的模樣。
奶奶生氣的時候,爺爺會偷偷跑到路邊采一束野菊花送給奶奶,后來爺爺生病了,奶奶不敢關燈,坐著守著爺爺,在爺爺的一再要求下才慢慢入睡,等奶奶睡著了,爺爺在邊上嘆息著輕輕撫摸奶奶的臉。
一輩子,兩人去哪里都是牽著手,越老越是如此,怕和對方在一起的時間不夠多,怕時光把對方抓走……
記錄片的最后,奶奶哭著送走了爺爺,屏幕的這頭,觀眾也都濕了眼眶。相濡以沫大半生,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孤獨,直到對方離去。
?四
總之,面對孩子的早戀問題,家長應該信賴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地位與孩子談心,幫助孩子處理情感波動的問題,是可以培育孩子自覺地去約束自己的行動和生活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同時,要進行一些適當的性、戀愛、婚姻教育。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要對孩子進行熱情的幫助。
可以告訴孩子:德國偉大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英俊少年哪個不善鐘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喜歡心目中特定的異性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發生的,但這種喜歡只能保持在友誼的層面,不能成為“戀愛”,因為你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年齡階段,生理、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如果因為早戀而荒廢學業、前途也非常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