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系與親子溝通(親子之間的溝通模式)
在和孩子相處時,你是否遇到過下列場景: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想和孩子好好溝通,說著說著變成一場吵架;
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說,生怕說的不對孩子又炸毛
總之,在和孩子溝通時,痛痛快快吵一架不行,小心翼翼說也不行,沒辦法走進孩子的心里,和孩子的關系就這么僵著,真是愁死了,有沒有?
《非暴力溝通》就是這樣一本有魔法的溝通圣典,它將教會我們如何用平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讓我們彼此心意相通,從而收獲良好的親子關系。
用心傾聽,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用心傾聽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要一心一意的體會孩子,而不是急著提建議、安慰或給出解決辦法。孩子更愿意和一個理解并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有了良好的溝通,才能讓彼此的關系更加親近,也更有利于解決問題。
例如,在外上學的女兒發來微信:“我怎么這么倒霉!開柜門左眼被眼鏡傷到,昨晚吃碗辣粉,今天拉肚子。”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那趕緊去看醫生啊,怎么這么不小心?不能吃辣就別吃!雖然你是擔心孩子,但如果你這么說了,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她遠離父母,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受傷了,生病了,很難受,很想有人照顧,卻不得不獨自面對。她或許不安、難過,還有點孤獨。你可以對她說:“一個人在外,又受傷,又生病,確實挺糟糕的”,接納她的感受,她才愿意繼續說:“眼睛很痛,一直流眼淚”。“嗯,是會痛”,簡單回應,讓她知道,你在持續關注她。“誰會吃個飯就肚子痛,誰會換個地方生活就水土不服啊”,“嗯,這件事讓你想家了,要是我能飛到你身邊就好了。”接下來再問她看醫生了嗎,醫生怎么說?她會告訴你已經看過醫生了,醫生說沒太大問題,開了眼藥水回來用。其實孩子自己會應對問題,只是她的感受需要被看見。
所以,真正的傾聽應該讓對方得到充分的表達。在你的理解和支持下,孩子的情緒得到充分的釋放,她的感受也會好起來。這時候,如果再給她一些意見和建議,她就能體會到你的關心,很樂意接受,而不是覺得你煩,嘮叨。
如何對孩子表達不認同
當遇到孩子有不當行為時,考驗家長的時刻來了,你是批評、指責、吼叫,還是選擇更平和更有效的溝通方式呢?
例如,當你再一次看到十幾歲的女兒洗完澡不清理浴室,你是不是直接就爆發了:“說過多少次了,洗完澡要把頭發清理干凈,把地面的水掃干,怎么就不長記性呢?都這兒大的人了,還要讓我來善后嗎?”可是這樣說有用嗎?你一定不是第一次這樣,如果有用,今天就不是這種情況了。
吼叫、批評、指責并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孩子會感受到敵意和被否定,會把精力放在和家長對抗上,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行為哪里不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只要學會對孩子正確地表達不認同就行了。
那應該怎么說呢?首先要學會描述自己看到的客觀事實,然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其次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期待,最后提出具體的請求。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里沒有評判、命令,只有客觀事實和真實感受,孩子感受到了我們的真誠后,就會很愿意配合我們,拿出行動。
比如,你下班回家,已經精疲力盡,看到熊孩子把臟衣服臟襪子扔得到處都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這時候如果你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來解決這個問題,會很容易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首先,描述自己看到的客觀事實:“我看到沙發上的臟外套和電視機旁的兩只臟襪子”;然后表達自己的感受:“我不太高興”;其次,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期待:“因為我想要整潔”;最后,提出具體的請求:“你是否可以把臟衣服和襪子拿到陽臺的洗衣機里?”
這樣,借助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明確告知孩子,我們期待他的何種行為,既避免了沖突,又解決了問題。
寫在最后
這正是非暴力溝通的神奇之處,它,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拉近彼此的距離,改善彼此的關系,獲得和諧幸福的生活,從而告別雞飛狗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