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已經成為家長的負擔(小學生手抄報家長參與嗎)
“這屆家長真的太難了。”相信這句話已經成了很多家長共同的心聲。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長總有操不完的心,愁不完的事。
每天精心搭配營養膳食,接送孩子上學,還要輔導功課,著實讓很多家長直呼“吃不消”。這還只是一孩家庭,如果是二孩或三孩,家長面臨的壓力更是難以想象。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往往會害怕學校突如其來的各種任務,像辦手抄報就是其中之一。
家長普遍不理解學校和老師為什么經常要求孩子辦手抄報,其實做一份手抄報,能夠鍛煉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比如孩子可以根據手抄報的主題搜集素材,進行選擇,這可以鍛煉他們的分析能力,還能讓他們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再如孩子對手抄報的布局做好編排,再加上一些美術設計,能夠鍛煉審美能力、書寫能力和繪畫能力……
當然,這樣的效果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手抄報從設計到制作的全過程都應當由孩子全權負責,家長不能代勞。
可遺憾的是,如今的手抄報很大程度上都被家長無奈地承攬下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孩子學習太忙,沒有多余的時間制作手抄報
很多家長其實并不想“越俎代庖”,但孩子們的時間確實非常緊張。
現在學校有課后延時服務,孩子放學回家的時間已經比較晚了,有的孩子作業還沒做完,再加上還有一些預習、復習的任務,忙完可能都快九點了。
此時也到了上床入睡的時間,家長實在不忍心讓孩子“加班”做手抄報,便只能招呼孩子先睡下,自己在燈下忙碌起來……
然而,不少家長并非專業人士出身,又缺乏一些“藝術細胞”,設計手抄報的時候難免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一張小報可能要做三、四個小時甚至更久。
家長背負著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的重擔,已經非常疲憊,再熬夜完成這樣的任務,疲勞程度可想而知,也難怪家長們對手抄報“怨聲載道”。
手抄報要參加評比,孩子的作品看上去“太稚嫩”
也有一些家長嘗試過讓孩子自己做手抄報,但一次兩次后,就會選擇放棄。
原因不僅是因為孩子做手抄報速度太慢、效率太低,也是因為做好的手抄報看上去比較粗糙——文字歪扭而稚嫩,圖畫也不夠美觀。
這樣的手抄報在班級評比中會“很吃虧”,次數多了,會讓孩子的積極性、自尊心受到打擊,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如同學。
筆者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開學以來,老師已經布置過四次手抄報任務,前兩次筆者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結果班級評獎卻看不到孩子的名字。
而老師發出的優秀作品構思巧妙、畫風精致、字跡工整流暢,一望便知是成年人的“大作”。
孩子為此很不開心,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都沒有得到回報,筆者只好安慰孩子不要受到這件事的影響。
下次再辦報的時候,筆者很自覺地加入了“內卷”的隊伍,對照著網上精美的模板,花了幾個小時做了一份小報,果然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孩子也很高興,但筆者心中卻很不是滋味。
家長完全替代孩子做手抄報,會引發不好的后果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家長代孩子辦手抄報都是一種不妥當的行為。
一方面,這種行為背離了辦手抄報的初衷,讓孩子失去了鍛煉動手能力、審美的機會。
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因此產生不正確的認知。
像有的孩子會將家長做的作品等同于自己的創作,一旦獲獎就會非常驕傲、滿足,這其實是一種虛榮心的表現。
家長如果發現了這種苗頭,應當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他知道只有辛勤付出后取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因此,家長還是不要事事包辦,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辦報,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好構思,然后畫好大致的框架,再讓孩子填充文字、圖畫。
像這樣親子配合做手抄報,不但能夠提升效率、節約時間,還能提供親子溝通的渠道和氛圍,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當然,也希望學校、老師進行手抄報評比的時候能夠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不是單從手抄報的華麗、精美程度作出評判。
讓孩子能夠自由自在地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辦一張手抄報,才能對他們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你對學校的手抄報作業有什么看法?你會鼓勵孩子自己辦手抄報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