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建立心靈的溝通(打動孩子心靈的溝通技巧)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每次開家長會,總有幾個家長跟到我辦公室:“我孩子回去不和大人說話。”“我的孩子大人說什么都頂嘴”……其實,這些情況就是親子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
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唯一途徑,是了解孩子的試金石。能與孩子溝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是成功的。
現代社會中最寶貴的品質是什么?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一個善于與人溝通的人多半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家長們反映的問題主要存在兩個因素:一是父母親與孩子交流太少了;二是與孩子們交流的方式不當,多是教訓式、指導式、命令式,居高臨下,孩子接受不了!
這里我舉幾個案例,你就明白該怎么與孩子溝通了。
案例1:
一位媽媽告訴我,孩子在上四年級時,有一天,她幫兒子整理書包發現:數學試卷得了89分,而旁邊竟模仿成人筆跡寫著:“已閱!家長!”當時心里十分惱火,但她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換意見。因為孩子覺得考砸了,怕家長不高興。她告訴孩子:“不管你考多少分都沒關系,但你要如實匯報,更不能冒充家長簽字,不然,我們怎么幫助你呢?當然,我們也有錯,平時對你不夠耐心……”孩子理解了媽媽的用心,從此以后,與家長的交流順暢了。
在一次高一物理考試中只得了58分,回家后,很沮喪。見此情況,父親安慰他:“不要怕失敗,認真找原因吧。”他冷靜下來,分析失利原因,找到自己不足,在老師鼓勵支持下,迎難而上,對物理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二時參加全國物理競賽獲一等獎,也因此免試保送浙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應該是理性的愛,其中溝通至關重要。即談心溝通的藝術。
孩子首先是人,因此親子關系也是一種必須溝通的人際關系。有時候,耐心當好孩子的聽眾很重要。
案例2:
一位年輕的媽媽有個上小學的兒子。兒子放學回來氣憤地向媽媽述說課堂上發生的事情:上課時,后面的同學總是捅他,他急了,反手把那個同學的書扔到地上。兩個人打了起來,老師不明真相,狠狠地批評了他們,讓他們回去寫檢查……兒子很激動,一邊說一邊揮舞著小拳頭。
這位媽媽認真傾聽兒子述說,當兒子說完之后,最后說了一句:“媽媽,謝謝您,今天聽我說完話。”媽媽笑了笑,沒有責怪兒子,而是委婉地引導孩子,幫孩子擺事實,講道理。
事實上,孩子委屈時也需要發泄,這是一種情緒上的緩沖。第二天,兒子向老師交了檢查,承認了自己不該回手打人。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人需要有傾訴對象,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讓他及時疏緩情感,使其心靈舒展很重要。這樣可以使孩子心理得到安慰,獲得平衡。
作為家長,通過傾聽,你才會了解孩子,讓孩子鍛練了表達能力,也培養了孩子豁達坦誠的品格。愿我們的家長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里話,走進孩子內心世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