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這個年齡段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煩惱∶發現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不愿意跟自己交流了,或者一問他啥,他都回答的很簡短或者不耐煩,更不會跟你講他自己的事情。這種幾乎零溝通,讓很多家長焦慮。其實,這些家長在跟孩子的相處中,有很多地方因為沒有注意,所以導致孩子的一些抵觸。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跟大家隨便探討一下。
一、批評責備太多。孩子在跟你閑聊的過程中,有時候可能他只是隨便說說的幾句話,被你無限放大,開始批評教育;孩子在學校出了些小狀況,因為老師告狀了,所以你很生氣,也不斷的責備他。其實,我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大抵可以先放放,然后有機會慢慢溝通和引導,不要一上來就訓斥,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二、平時太嘮叨。我一直認為嘮叨是最沒用的,嘮叨的結果就是孩子一句也聽不進去。
三、只關心學習。孩子學習情況固然重要,但是我認為他三觀和情緒更重要,所以,多問問孩子學校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聊一聊他的游戲他喜歡的事情,更重要。
四、他認為你的學識和能力,不足以指導他。很多父母自己不學習不努力,每天糊里糊涂的過,還高要求孩子這樣那樣的,孩子更會反感,也會因為感受到了家長的無能,變的不溝通。
跟孩子良好的溝通,是從小建立起來的,要多肯定孩子,讓孩子覺得你是他堅實的后盾,覺得你是可以理解他的,這是最重要的。不要遇到問題就批評,一定好好聽孩子說話,幫他把不好的情緒排解掉。當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處理,不要覺得是小事或者你認為不重要而不管。
做一個聰明的父母,教育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