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屁孩確實是干不了什么,但他卻能讓父母抓心撓肝、什么也干不了。
孩子過了1歲以后,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多,尤其是2歲這個“狗都嫌棄”的年齡,“哭”“無理取鬧”、“撒潑打滾”、“任性”都是孩子身上的代名詞。
不管他們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只要一不順心、父母不及時滿足他們,那接下來就是一出滿地打滾的大戲。
該拿打滾撒潑的孩子怎么辦?
徐州的某位媽媽在網上發布一段女兒撒潑打滾的視頻,只見女兒獨自躺在公園的空地上,躺了一會兒發現爸爸媽媽沒有理睬自己,心中有些發虛。
然而,正當她準備起身的時候,卻看到爸爸走了過來,立馬重新臥倒,手指還悠閑地敲著地面,好生安逸。
爸爸擔心地上涼,先后兩次將孩子抱起來,均以失敗告終。
無奈,爸爸只能站在孩子的旁邊看守,媽媽直呼:氣得心肝脾胃肺疼!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斗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孩子的胸有成竹,但為了性格養成,孩子的脾氣不能慣,也不能忽視!
別被“小屁孩”拿捏了
其實身邊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在1歲以后,心智發展使他們了解到自己的行為與外界的反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一旦他們知道這樣的行為對自己有利,那么他們下次就會重復出現這樣的行為。
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拿捏到“父母怕丟臉,怕他們受傷”的弱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就會養成難以改正的壞習慣。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躺在地上哭,說明他們開始有情緒告知,開心或者不開心,但因為年紀尚小還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肢體類的語言來表達,如撒潑打滾等。那么面對孩子毫無理由地哭鬧或者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呢?可分三步走。
三步搞定打滾的孩子
首先,教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哭鬧任性的時候,父母要先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父母的情緒在處理孩子哭鬧的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孩子哭鬧不聽勸,反而還會使情緒累積得更多。
這時不如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發泄情緒,同時家長也可以整理自己的情緒。當然,前提是打滾的地方安全,如不安全要立馬抱到安全的環境中去。
類似于”不要哭”這些語言,其實是在拒絕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有情緒沒有錯,我們必須承認情緒的存在,引導孩子用直白的語言”我生氣了””我傷心了”等表達。
如果你不想得到一個熊孩子,那么就不要為了孩子不哭放棄了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孩子需要一定范圍的自由,并非放飛自我。
所以對于他們不合理的要求要果斷拒絕,有情緒是正常的,發泄情緒也是合理,但這不能作為威脅的手段和砝碼。
其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提出無理的需求且不聽勸,父母可以選擇假裝不理睬,背對著孩子,假裝玩得很開心,發出大一點的聲音吸引孩子注意。
另外,還可以選擇用其他合適的活動代替孩子提出的危險活動,如可以邀請孩子做游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最后,減少對孩子的否定,給出更多的選擇
一方面當你頻繁地說”不行”、”不可以”會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另一方面2歲左右的孩子對危險沒有概念,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意愿較強。
所以,如果父母頻繁地say no,孩子而會覺得煩躁。
當孩子停下危險動作的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們去玩玩具。
對于比較頑固的孩子,我們可以說“你選擇看書還是玩玩具呢?”保證在制止孩子行為的同時給他們其他的要求和選擇,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
如何提前避免孩子無理取鬧?
- 不要拒絕孩子的每一個要求,對于合理可行的要求及時滿足,對于有一定可行性、但因外在原因受限的要求可以說“等等看”,不要激怒孩子的情緒。
- 盡可能讓孩子處于平靜的狀態,避免過度的疲勞或者興奮,這種情況下他們情緒很容易失控,應該依照孩子的正常作息,按時吃飯玩耍睡覺。
- 如果孩子對于父母的安排不是特別舒服,可以考慮取消原定的活動計劃。
-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們提供幫助,或者是關鍵性的提示,緩和孩子緊張的情緒。
愛之有度,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不考慮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一味滿足,只會讓孩子變成“熊”孩子,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