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親子溝通技巧,贏得孩子(成就孩子一生的親子溝通技巧)
今天是2021年3月26日,周五,三人行家長成長沙龍如期而至,天氣預報今天晚上有雨,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家長們的學習熱情,三人行工作室濟濟一堂,更讓人欣喜的是爸爸們加入到學習的行列,孩子也和家長一起走進了家庭教育的學習課堂,在這里,爸爸、媽媽、孩子相聚一起,我們聽到了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更感受到家長學習成長的必要性!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切土豆”的熱身活動,帶來了濃濃的生活氣息,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一次一次的練習,讓我們由開始的跟不上,會出錯,到無論節奏怎么快,都能準確無誤地完成,小小的活動讓我們大有收獲,我們在愉悅中開啟了學習之旅!
身為父母,我們都有共同的心聲:養孩子真心不容易!有人這樣說:
養兒子跟玩游戲差不多!
建帳號起名字,然后開始升級,不停的砸錢,一年升一級,等級起來了,裝備也神了,卻被一個叫兒媳婦的盜號了。
養女兒就像種一盆名花!
小心翼翼百般呵護,晴天怕曬雨天怕淋,夏畏酷暑冬畏嚴寒,操碎了心盼酸了眼,好不容易一朝花開,卻被一個自稱小婿的整盆端走了。
這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但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傾其所有,可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好像并不領情!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實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出了問題!有句話說得好“有了關系一切就都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一切就都有關系”!靜下心來想想,確實如此,當我們親子關系好的時候,你說的孩子就會愿意聽,愿意與你合作;當親子關系出了問題的時候,你說東來他說西,沖突不斷,漸行漸遠!那么,怎么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我們的“情感賬戶”里存款,存入我們的理解、懂得和發自內心的無條件的愛!
每當說到“愛”,我們做父母的都會覺得自己把什么都給了孩子,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能給的都會給孩子,我們覺得拼盡全力就是為了孩子,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可是,孩子的未來我們給得了嗎,如果我的“愛”偏了航,我們不但給不了孩子最好的未來,可能還會扼殺了孩子的生命力!張一得的悲劇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孩子作為生命的個體,他到底需要什么?
到底怎樣才是真愛?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愛?我們一起來看看:
由此我們可以反觀自己:我們是愛他所是,還是愛我所愿?一個故事,讓我們在笑聲之余忽然感覺明白了什么;一個互動,特別是孩子反饋,讓我們陷入沉思!
孩子講了一個小故事表達了他的心聲:母虎撫養幼虎有三個過程。開始,它出去捕食回來,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給幼虎吃。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頭扔給幼虎啃。再后來,它捕食回來,自己把肉吃掉,把骨頭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聲,不讓它吃。過幾天,幼虎餓得實在受不了,就離開母親,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來。但在幼虎遇到危險時,母虎會奮不顧身地撲過來!
是啊,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要試著放手,給孩子生長的空間,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怎樣才是恰當的距離,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助到他,這需要我們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我們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溝通,不要陷入溝通障礙的泥潭中,常見的溝通障礙有哪些呢?
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
影響有效溝通的主要障礙是我們總愛對別人的觀點做出評價和論斷。
羅杰斯建議:
每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前,先要準確無誤地復述前一個發言人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要得到那位發言人的認可。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傾聽
聽懂了,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與他共情,與孩子同頻共振!
孩子的心聲也撥動了我們的心弦!
我們捫心自問:
孩子的辛苦我們懂嗎?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
一個孩子對于愛和歸屬的需要的滿足,對于自尊需要的滿足,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
溝通新視角:
任何人都有著奮發向上、自我肯定、無限成長的潛力、人是理性的、積極主動的、能夠對自己負責、有正面價值取向的個體。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向善向好,通向圓融!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得到他人的肯定!
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取決于家長相信他到什么程度!
兩個情景模擬,讓我們對有效溝通有了更進一步認識!
每個人都在尋求心理平衡,想想我們平常為什么會指責、抱怨孩子,甚至打罵,我們也是在尋求心理平衡,我們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那么多,孩子結果不知好歹,不知努力,所以我們就要教訓他,讓他長長記性,可是,我們越來越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的那一招不頂事了,我們發現孩子“叛逆”了,到底是孩子叛逆,孩子我們的成長沒有跟上孩子的腳步!
有句話這樣說:
當我們的成長跟不上孩子的腳步,教育就出了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明白:學習不單單是孩子的事!
有效溝通我們需要謹記:
先跟后代 先情后理
我們不妨試試以下四步驟:
養魚重在養水,
養樹重在養根,
養人重在養心!!
行大于言!
讓我們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改變自己,影響孩子!
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帶導結束,阿杜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給了我們很深的觸動,為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氣質特點,放下頭腦評判,給孩子一個“抱持”環境,做對時認可他,做錯時幫助他!用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說過:
你關注什么,孩子就發現什么,你關注孩子的消極方面,孩子的消極方面就會膨脹,積極方面就會消失!!
筱雯老師分享了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成功幫助一個心理患者的故事,再次證明“跟進去帶出來”的重要性!!
在場的小朋友袒露心跡: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你不停地貼標簽,孩子就不停地撕標簽!“三人行必有我師”,希望家長在幫助孩子時多能主動尋求他人(孩子的老師或同學)的幫助!在這一方面,于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很大啟發!
整個過程,大家的凝神和專注,發自內心的分享,熱情的掌聲,讓整個場溫暖如春,讓每一個人都始終堅信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