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如何與孩子溝通最有效(如何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今天是2022年1月2日,我來繼續分享《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的高質量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書中提到,在親子溝通中,父母最好的方式是給孩子無痕式的引領,在不知不覺中化解孩子的情緒、找到問題的關鍵、引導孩子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情緒上的接納和認知上的指引。這是基本的溝通思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怎么能將這種理念貫徹和應用得當,就要考驗家長的水平和修為了。
在引領中啟發孩子思考。
經典的“幼兒八問”為父母提供了引領孩子的思路。這八個問題,不是固定不變的話術,而是一種親子溝通的思路。家長可以在掌握精髓之后,在實際溝通中靈活的運用。
這八個問題是:
第一個問題:“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個問題:“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什么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短短八句話,體現的是家長不評判的態度、對孩子的積極關注、啟發孩子,開動腦筋、換位思考的能力。
引領孩子的時候,多使用問句,啟發孩子去思考。
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盡量少一些批判性語言。比如“這樣想不對吧”“至于嗎”等等,多以中性的詞語引導孩子。
當孩子說出一種現象的多種可能時,父母要給予肯定,肯定孩子自己認知的行為,這樣的肯定,對孩子多角度看問題。減少偏執和受害思維非常有益處。
同樣,對孩子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也要給予充分的鼓勵。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想出來的解決方案越多,以后遇到問題的時候,孩子的心理狀態就越穩定。
父母還應該多對孩子說“試試吧”。這樣做,是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不管結果如何,家長都要對孩子的行為和想法給予鼓勵的積極態度,這會讓孩子有敢于做錯的勇氣。
在家庭溝通中,父母要有共潛孩子情緒的能力,看懂孩子語言背后真實的情感需要,在溝通過程中盡量去掉以自我為中心和評判性思維。以中立的態度和孩子進行友好協商,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
溝通,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信息輸出,而是一個互相反饋和互動影響的結果,但是溝通的目的,一定是求同存異,意見達成一致,所以,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自己的目標。才能不陷入情緒的怪圈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有效溝通。
看到這篇文章后,覺得作者唐糖老師寫的太接地氣兒啦!親子關系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朋友,互相溝通心理話。以后到了叛逆期、青春期也可以順利度過!
我也要換種模式和孩子們相處,讓孩子們做幸福的人,封面上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