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和孩子溝通技巧(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有這樣的感受:青春期的孩子讓大人頭疼,叛逆、情緒化、易沖動、不容易溝通…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父母應該為此做哪些準備?如何讀懂青春期,和孩子溝通?這篇文章,值得你收藏!
青春期孩子的身心都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他們內心充滿矛盾和迷茫,既想獨立、又想依賴,常常探索:我是誰?我的價值在哪兒?我未來的選擇方向是哪里?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充滿迷茫和混亂,5個方面的矛盾,讓他們的內心常常處于糾結的狀態。
成人感VS半成熟狀態
青春期的孩子,很想跟成人一樣生活、思考。他們的身體已經長成接近成人的狀態,但是他們的心理和大腦又相對比較幼稚、不夠成熟。
開放VS鎖閉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又想開放、又想鎖閉。在10-14周歲期間,孩子的心理發育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封閉期”,這個階段孩子慢慢封閉了內心,不會跟身邊的成年人闡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父母的交流也變少了。
精神斷乳VS生活依賴
青春期的孩子,在精神上開始想要獨立,不想被父母管著;但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還需要依賴父母,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幫忙解決。
成就感VS挫折感
青春期的孩子在很多小事上會有成就感,但在大部分時候,常常充滿挫敗感,特別是面對學業壓力的時候。
性生理成熟VS性心理稚嫩
孩子青春期的各種表現,身體發育是起因。這個階段的孩子,性生理開始成熟,但心里對性知識還處于懵懂的狀態。家長要注意和孩子交流青春期的感受,陪孩子一起看人類身體奧秘的紀錄片和書籍,異性交往的策略和技巧等。
逐漸更重視同伴的意見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對父母封鎖了自己的內心,但同時會向同伴慢慢開放自己的想法,征詢同伴的意見。
逐漸渴望同齡人的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害怕自己被同齡人孤立,比如同學們都看過的電視、同學們都有的手機,他們也會去追求擁有,害怕自己被排擠。
逐漸不聽從指令
青春期的孩子,慢慢開始不聽從父母的話,跟父母對抗。這說明孩子正慢慢發展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應該祝賀孩子,他的自我力量變得更強了。
逐漸彰顯自己的意見
孩子進入青春期,慢慢有了自我意識,開始敢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拋出來。
逐漸更關注外貌
青春期的孩子慢慢開始注重外表,包含身材的胖瘦、發型、服飾的選擇等等,很在意身邊的人說他胖或長滿青春痘,這個階段他對身體的自我認同感如果沒有發展好,長大以后對自己的外貌會變得很不自信。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父母要做好“一個接受四個理解”,在溝通時要尊重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地交流。
■ 一個接受:
我不再像過去一樣能夠控制和幫助你。
■ 第一理解
你想要擁有并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 第二理解
我允許你用你的行為來試探我對你的終極態度。
■ 第三理解
我知道并允許:其實你只感覺這樣不舒服,但你不知道什么是對的。
■ 第四理解
我理解并允許你去探索和實踐很多事情的做法。
當家長做到了這“一個接受四個理解”,對孩子就會有平常心,親子溝通就更容易。
特別是孩子的有些做法,在外人看來有問題時,家長不要第一時間指責,而是私下和孩子溝通,跟他說:“你這么做有你的理由,可以和我說一說嗎?”,孩子才會真正感覺自己被理解。
了解了青春期的親子溝通思路,現在來了解溝通技術,按照下方的4種方式,輕松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 聆聽技術
家長要學會傾聽,聽完孩子說的,反饋自己聽到的;再提出一個問題,再反饋自己聽到的。
■ 單純分享
受到孩子邀請時,家長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問孩子的想法,反饋自己聽到的,就可以結束談話。
■ 提建議
在孩子想聽時,家長再提出建議,明確的操作流程,清晰的結果預測,提完就了事。
■ 虛心學習
不懂的先問后說,懂得的僅限分享,不要去說教,陌生的暗地學習。
怎么讓孩子主動學習?如果在孩子12歲前,家長就幫助他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那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就不必太操心。那么如何引導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家長可以掌握下面幾種溝通技巧。
■ 了解孩子
跟孩子說:讓我知道你在學習中的感受和收獲。
■ 感同身受
家長可以試著從少量開始讓孩子嘗試,如果孩子可以接受,循序漸進,如果孩子不能接受,不做強迫。
■ 目標激勵
跟孩子一起制定靠譜目標,這個目標要可控、可見、可評估。
■ 幫助指導
跟孩子說:你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在。
更重要的教育,是讓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學習,看到父母肩負自己的生活使命,看到父母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怎么讓孩子理性交友?交朋友是每個人的天性,父母不需要干預太多,只需要適時地引導和幫助,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 尊重
尊重孩子的交友需求,欣慰于他的成長。
■ 聆聽/分享
聆聽孩子的困惑,分享家長自身的體驗。
■ 梳理/幫助
幫助孩子梳理人際現狀,提供實際的幫助。
■ 建議
家長適當地提出孩子需要的建議。
青春期之前良好的親子關系是孩子人際關系的基礎,獲得過美好的父母之愛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值得擁有足夠好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