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們越來越著急去改變環境,
但我們越來越迷失了方向。
漸漸地我們發現:
我們雖然在用語言說話,
卻無法真正去傾聽彼此的內心!
——鐘杰博士
傾聽,屬于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
那么親子溝通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何去傾聽呢?
下面我們分別站在孩子和父母的角度去分析,傾聽到底怎么聽,聽什么?
孩子應該怎么聽
聽講話的動機是什么。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可能會對你皺巴巴的作業大發雷霆,也可能會因為你摔倒擦破皮的而對你斥責不已。
雖然成年人應該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孩子,父母難免有時失控,請原諒父母此時的不完美吧。
盡量做到:只對父母表達的動機起反應,不要對表達的方式起反應。
聽父母的不容易。有些孩子抱怨讀書太苦,但其實父母比你更不容易。
你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父母除了工作還得平衡家庭。
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孩子身心的健康、學習的監督、生活的陪伴、還有那做不完的家務等等。
所以多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能讓我們心無旁騖的去學習和成長。
聽父母需要怎樣的寬心。父母也是人,有時也有牢騷和不滿,也有失落和無助。
聽聽父母的難處,給予適當的關懷和寬心,我想他們的心情應該很快就會明亮起來吧。
父母應該怎么聽
聽可贊賞之處。當孩子和你分享他在學校的見聞時,記得適時回應。
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正面的提出表揚。
孩子做得差強人意時,父母應將關注的焦點轉移開,不要糾結在他做得不好的這面,而是幫孩子找到亮點,比如在這件事情上他的誠實勇敢、態度誠懇等。
讓孩子保持積極的狀態,而孩子的狀態取決于我們的態度,態度又取決于我們所關注的焦點。
對不好的只客觀地描述事實而不摻雜情緒。孩子做錯事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先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緒。
再就事論事地告訴他這種做法有哪些不妥,積極地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不足。
對孩子自己反省到的弱點,家長多給予鼓勵和肯定。
在互動中聽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當孩子敞開心扉向你訴說內心的迷茫、痛苦時,父母切不可嘲諷和不以為然。
要給予足夠的溫暖,聽懂孩子背后的脆弱。
當孩子開始否定自己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信任、關懷、理解和愛。
讓他感到被理解、接納和愛。
聽孩子真正需要的幫助。如:當孩子和同學發生矛盾時,他真正的需要的可能不是你幫忙出謀劃策,而是去安撫他的心靈。
多去關注他內心的感受,問問孩子:我們能為你做什么呢?你希望我們怎么辦?
讓其得到理解和安慰。
當孩子愿意和父母訴說時,請珍惜這難能可貴的傾訴。
因為沒有一個人,愿意將自己的心事和無助,坦露給一個TA不信任的人。
育兒路上,跌跌撞撞,愿我們都能用自己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去溫暖那顆炙熱的童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