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癥的心理原因(孩子拖延癥的表現)
昨天看了一篇關于孩子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現在每個家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長輩對子女的溺愛也與日俱增,這就養成了子女的依賴心理,自由散漫不主動,不勤奮等一系列表現。那這些因素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個人認為:其一過于依賴導致拖延,因為是獨生子女,什么事都想靠父母或其他人,自己沒有主見,缺少獨立性,在家靠父母,在學校依靠老師,在社會依靠其他人,這種依賴就是導致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缺少積極的上進心,這些孩子對自己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思想嚴重,應付,能混過去就行,不負責任的態度表現。第三:家庭因素影響,父母過于溺愛,大包大攬,使得孩子 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喜歡拖延的孩子習慣于等待、依靠、索要,從不主動爭取,最后可能就是一事無成。相反只有那些勤奮、刻苦、好學、上進的孩子,才會里夢想越來越近,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
所以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要努力去克服拖延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