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孩子的拖延癥(孩子拖延癥嚴重,沒有時間觀念)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早上6:00整,樓道里就開始熱鬧起來了。
康康和媽媽的對話
媽媽:康康,快點起來了,再不起床過會一定會遲到,到時候老師罵你我可不管!
康康:我能不能再睡十分鐘,真的就有十分鐘,你別老催我!
媽媽:快點起床,十分鐘到了!
康康:再睡五分鐘!
但是等到孩子醒來后,已經是二十分鐘后了,而且得立馬起床洗漱飯,連飯都沒吃就走了!
◆下午18:00整,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討論一天的學習。
明明和媽媽的對話:
媽媽:你怎么還沒有寫作業?怎么又去看電視了?電視有這么好看嗎?你看看你,回來一天干什么了?說了五點寫作業,這又是拖到了一個小時。
明明:別說了,我現在就開始寫,你一天就是一個“啰嗦的老太婆”。你做事要是不拖拖拉拉的,我會說你嗎?還不快點寫,明天又要被老師批評了。
一個小時過去了……
媽媽:剛說的什么,你怎么還是啥都沒有動?我看你是不是拖延成癮了?要是這么懶散,之后怎么考重點大學?以后你還有出路嗎?
明明:你煩不煩,這些作業明天寫也可以,我拖延一下怎么了?再者我有自己的計劃,你不要管我。
媽媽:計劃就是永遠在計劃,今天寫不完明天寫,明天寫不完后天補,你看你什么時候能弄完?
上述的場景大家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相信很多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最為頭疼的就是孩子喜歡拖延,做事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也十分的沒有自律性。
每次不管在耳旁說上多少遍,孩子做事還是喜歡磨蹭,甚至有種“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最后一秒絕對不會急迫的感覺。
實際上,在孩子心目當中總是認為自己有大把的時光,可是在爸爸媽媽的想法中,卻響起“光陰如梭”的警告。
當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在浪費時間的時候,就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嚴重的話還會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是家長一定要清楚,棍棒教育有時候并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還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一些傷害。
01、孩子為什么喜歡拖延呢?
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你見過早上美化城市的清潔工嗎?你見過早市的商販嗎?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是積極的、快速的。
面對自己的工作、愛好、職業,不得不以飛速的狀態去應對,當然,我們也可以從上面的分析之中得知,孩子因為無知無畏,不懼時間的流逝、不懂時間的規則,所以如此放肆。
1)缺乏時間觀念
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他們永遠不知道十分鐘和半小時有多大的差別,這其實主要就是他們對于時間沒有較為明確的感知。
他們甚至認為24小時,可以被當做是26小時,28小時……,因為孩子不具有時間觀念,認為時間總是很長,永遠用不完,也可以讓自己隨意揮霍,總之在孩子眼里,時間就是很多用不完,因此事情什么時候做都是一樣的。
2)內心沒有較為明確的目標
如果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就會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么、要達成什么樣的成就,這是一種較為積極的狀態。
那么這樣的話,一天的生活就會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也就會明白自己每走的一步都將影響未來,一步走錯,步步錯,一步沒做好全盤皆輸,一旦有空隙總是會想辦法去利用空隙。
早上六點起床、八點要去上課、十二點回到家睡午覺、下午五點開始寫作業、六點練習英語、七點開始閱讀書籍、八點睡覺。
試想一下,在這一天的安排之下,孩子有喘息的機會嗎?他們只有做好上一流程,下一件事情才會做好。
3)懲戒措施不夠嚴重
為什么上課時候老師說的練習題孩子不會拖延,而是當堂就做好?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內心對于老師是敬重的、畏懼的。
他們害怕老師生氣批評他們,害怕老師手中的戒尺、害怕老師在全班人面前批評自己。
當這種害怕、恐懼占據內心,自然而然孩子會表現的更加急性子,畢竟每個人包括孩子都喜歡被表揚,不喜歡被批評。
02、孩子拖延影響大,父母不重視影響孩子一生
不僅僅是孩子,很多父母也是如此,他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狀態也是比較懶散的,甚至認為這很正常。
要是遇到了一個緊急的事情,誰還不是像個兔子一樣跑得特別快?這樣的說法正確嗎?之前有相關的研究表明,50%的孩子認為自己有拖延的癥狀,加之“三歲看老”,如果父母不懂得糾正孩子拖延的習慣,那么孩子可能就會一直延續自己的行為。
①拖延會讓孩子形象大跌
他就是一個小磨蹭鬼,我才不要和他一起玩,到時候肯定每次我們都要等他,我不想這樣!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階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行為會讓別人對我們有什么印象?
試想一下,如果自己常常以一副“拖延”的形象出現在別人面前,豈不是會讓自己的形象受損。孩子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冷嘲熱諷又應該如何處理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這種可能。
②拖延會影響人人際合作
在團隊合作之中,每個人都應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加之團隊合作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協調的事情,我們必須懂得每個人身上的特點同時進行把控,避免使得團隊合作出現問題。而一個總喜歡拖延的孩子,勢必會給一個群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而且這些拖延的孩子,總是以磨蹭的狀態應對自己的事情,做出來的東西必然也會比較粗糙。畢竟沒有經過細細打磨,就有可能影響到整體效果。
比如大家在做手工,自家孩子負責的是剪紙的部分,到了交作業的時候才開始,豈不是會非常粗心,甚至和自己隊友的設想不同,想改正可能也非常的困難了。
③拖延致使計劃雜亂無章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我們每天設立的計劃也是根據當天的狀態。如果常常以一種拖延的狀態做事,只會讓自己的計劃越來越磨蹭。
等到累積到一定的量,也會致使計劃失敗,比如孩子希望周天可以看電影、看書、找朋友聚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床都下午兩點了,這些計劃還能實施嗎?這樣的情況也會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03、作為父母,到底如何改正自家孩子拖延的毛病呢?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本身拖延的原因是普遍存在的,對孩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們想要改正自家孩子的行為,首先得分析其原因。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那么,到底如何改正拖延的毛病呢?
?嬰幼兒階段:認時鐘了解時間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所以現今對于孩子的培養也是較為多樣,相信認時鐘了解時間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必須讓孩子懂得認時鐘,同時了解時間的特點,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
另外,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逐步分析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之間的差距。比如孩子玩玩具只玩十分鐘,可以給孩子定個鬧鐘,讓她知道十分鐘是多久,長時間的鍛煉,孩子自然而然對于時間有把控。
?學齡階段:訓練自律的行為、可以的強調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進入學校之后,是他們拖延與自律對抗最為嚴重的時刻,孩子內心想要拖延,但是現實生活卻需要他們自律。
一旦孩子在一開始都表現自律,之后也一定會如此,不打破規則,比如孩子每天五點回來必然寫作業,那么以后孩子也會如此!
孩子接觸到了別人,周圍人的影響也是極其重要,一旦孩子本身比較懶散不積極,還和一些同類型的人相處,他們就會越來越拖延,父母可以訓練孩子,讓孩子明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我們上面主要是分階段進行相應的訓練,希望父母也不要忽視,除此之外,其實孩子的拖延行為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
我們也要考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給孩子做了示范?自己平時管教孩子的時候,是否是嬉皮笑臉,讓孩子完全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言而有信、說到做到,那么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周末就要去游樂場,風吹日曬都要去。
這種態度的表明會讓孩子認識到爸爸媽媽是一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人,這種氣質的影響確實會讓孩子了解時間、遵守時間規則。
認識、鍛煉與堅持是避免拖延重要的三個法寶,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這幾種能力,以身作則給孩子最好的示范。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有拖延磨蹭的行為,拖延確實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不管是小時候,還是現在,又或者是將來,父母都不要忽視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開往春天新創作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