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幼兒園說臟話怎么跟家長說(幼兒園孩子說臟話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很是文明禮貌,上幼兒園后,時不時冒出幾句帶本地方言的“臟話”,家里人從來不會這樣說話,孩子應該是跟著小朋友學來的。
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要和不同的孩子接觸,無法切斷影響,真擔心孩子出口成臟,以后難教育。
這種苦惱,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過。二寶沒上幼兒園,有時候看書上有不太文明的俏皮話,或者在公園里聽到臟話,他還會重復說上幾天,每次說都很開心的樣子。
其實,孩子自己并不知道說臟話是對是錯,只是好玩而已,我們要讀懂背后原因,做好引導工作。
孩子說“臟話”,和“教養”無關
家長擔心孩子滿嘴臟話,一方面擔心孩子不被人喜歡,另一方面怕被人說孩子沒教養,自己臉上沒面子,所以會強烈阻止孩子說臟話。
孩子上幼兒園后,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孩子之間千差萬別,不可能保證孩子隨時學到文明的語言。即使在很有文化,很有社會影響力的家庭,孩子也有過說臟話的經歷。
王小騫的女兒在4歲時也說過臟話,比如看到陌生人,她會直言不諱地說:你長得可真丑。其實孩子有自己的判斷標準,而且不會掩飾,在外人聽來就是臟話,但孩子并非品質有問題。
知乎上有個很有名的大V,溫文爾雅,教育孩子很有一套,但是孩子3歲上幼兒園后,也開始學習小朋友說話,讓他感覺自己的家庭教育已經無能為力。
你看,這些被我們普通人尊重的人,他們教育的孩子,依然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也不必自尋煩惱了。
要知道,美國心理學家L·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孩子在9歲前處于前習俗道德階段,并不能真正理解社會習俗和規則,他們只是根據個人和自己期望的具體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孩子說臟話,也是在學習語言
神經生物學家莉絲·埃利奧特認為:在六七歲前,孩子的大腦處于學習語言的最佳狀態,過了這個年齡后,學習句法的能力會持續降低,直到青春期結束。
孩子學習語言的戰線拉得很長,對任何新鮮的詞匯都非常敏感,不管是好詞還是壞詞,不加選擇全盤接收。而且那些不太好的詞,就像有天生的魔力的一樣,對孩子有更強的吸引力。
兒童精神病學家拉菲·科賈揚認為,孩子在某個年齡段,出于本能,會對那些有攻擊性和冒犯性的語言更加敏感。
這是因為人類學習臟話的大腦中樞位于動物腦,也就是原始腦。我們都知道,在人類早期,人類的語言形式哭鬧、喊叫這些不太友好的語言,這是自然而然的規律。
所以,當孩子學到臟話的時候,我們也大可不必驚訝,孩子學習本能如此。
孩子說臟話,父母反應越激烈,孩子說得越興奮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孩子說臟話,我們去制止的時候,孩子反而越說越開心,說得更起勁,不想停下來。
這可以用“禁果效應”來解釋,也叫作潘多拉效應或者逆反心理,具體是指客體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具有強烈抵觸情緒的社會態度。
家長或老師在教育孩子時,常用自己的經驗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又很強烈,聽不進大人的勸告,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也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
另外,很多家長在禁止孩子吹胡子瞪眼,做出和平時不一樣的表情,引起孩子強烈的興趣。孩子想再看到這樣的表現,會試探性地再次說臟話,結果真的實現了自己的想法。
孩子認為家長不是在批評自己,而是在和自己做游戲,當然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是繼續說下去。
所以,制止孩子的行為,可不是隨隨便便,要采取適當的策略。
孩子說臟話,父母怎么辦
傳統的禁止方法無效,那怎么才能讓孩子改正呢?不妨這么處理。
【第一,讓孩子知道有些臟話不文明,告訴孩子應該使用哪些詞匯】
李玫瑾教授說過,教育孩子時,要一對一,這樣孩子留面子,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在和孩子一對一相處的時候,用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告訴孩子,他用的一些詞匯不文明,像“屎尿屁”“牛pi”等等。
要告訴孩子“屎尿屁”是排泄物,并不是用來評價人的詞匯,在去廁所方便的時候,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用來給大人進行提示。
牛pi這類詞匯可以用“你很厲害”“你很棒”“你很勇敢”等這些詞來代替,顯得詞匯量豐富,而不是凡事都用牛pi表示。
總之,就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幫助孩子分析詞匯為什么不能用,應該用什么詞匯更好,孩子就知道該怎么做。
【第二,淡化處理,權當沒看到,讓孩子沒有激發好奇心或者引起叛逆的機會】
當孩子說臟話的時候,很多時候是為了引起關注,我們就不給他這個機會,就像沒聽到一樣,直接回復一個正確的詞匯,讓孩子覺得說臟話原來如此無趣,多次重復之后,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也就不說了。
兒子小時候就有這樣的階段,其中幾天總有一個口頭禪,過幾天又換了一個口頭禪。我們不重復他說的話,不制止他,就像沒事人一樣。果不其然,過幾天,他就覺得沒意思了。
孩子就是這樣,得不到關注,干嘛還要繼續說下去呢。
【第三,讓孩子積累新的詞匯,漸漸忘記那些之前積累的臟話】
這個方法來自看過《邁克,撿到一個詞》之后的靈感。
小男孩邁克撿到一個不文明的詞,大家告訴他不能說,他就藏起來了,結果他還是忍不住展示給其他孩子看,孩子們不斷大聲地說出來。
老師知道始作俑者是邁克,把邁克叫到辦公室,沒有批評他,而是讓他去找一些新詞。邁克找到了很多很多新詞,并把一些帶回家。
因為有新詞充斥了他的生活,漸漸地就忘記了那個不文明的詞。
既然孩子很喜歡學習語言,我們也不妨采用這樣的方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去學習一些新的詞匯,把臟話從他的詞典里擠出去。
結語
總的來說,解決孩子說臟話的問題也不難,我們首先要明確孩子說臟話無關教養和品質,大可不必緊張,之后用最輕松、最舒服、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引導孩子忘記臟話,說更文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