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學渣娃,我這個當媽的幾乎從來不主動找老師,也很怕老師找我。可是俗話說得“怕什么,來什么。”
本來在忙工作,突然就收到來自英語老師的“投訴”,平時老師反饋的一些小打小鬧我都沒有太放在心上,可是這次老師的反饋,讓我意識到事情有些嚴重啊!
第一個:上課不認真聽講,肯定會錯過老師講的知識點。最后導致不會的知識點越來越多,做作業花費的時間也更多。
第二個:上課看漫畫,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第三個:作為父母,沒有對他愛看漫畫這個問題及時引導。
當然,這是我冷靜下來之后思考的,而當時,我都要氣炸了,同時又有種心灰意冷的感覺,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呢?
腦海里很多激動的念頭閃過,如果罵他吼他的話,我應該從哪里開始比較好?直到自己腦補完一出獅吼功大戰熊孩子,腦殼的疼痛提醒我應該停止那些瘋狂的想象,我還是爭取做一個正常的媽媽吧!
把孩子接回來之后,一開始我按兵不動,陪著他做作業,理智告訴我要算賬得等他做完作業,不然把大家心情都算沒了,作業也不用做了。孩子應該是想到自己今天被老師批評了,所以居然沒有作妖,乖乖地做作業,氣氛就這樣有點詭異的安靜。
我雖然沒有想好怎么開口,但我想不妨試一下用自己學的畫筆記的方式,用它來跟孩子聊一下這個事情。
一開始,我潦草地畫了幾筆,然后就直接問孩子,今天上英語課的時候你做了什么啊?
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好,于是他默默地接過筆,把自己干的事情畫出來了。我也平靜地跟他說了英語老師找我的事情。
我還告訴他:“老師告訴媽媽這件事情并不是希望媽媽批評你,而是希望你能變得更好,希望你能及時糾正不好的地方,老師跟爸爸媽媽一樣,都是希望你能好好成長的。”
他聽完就抱著我,留下了悔恨的淚水,當他情緒釋放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再輕輕地問他,現在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事情的經過吧!
第一步:我問他覺得自己上課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好的,每一點都寫出來。(他說我寫)
第二步:針對做得不好的地方,讓他提出改進的方法。
第三步:加入獎懲措施,一起商量,但主要以孩子的意愿為準。
第四步:商量采取什么措施,怎么去監督,由誰去監督。
第五步:和孩子重新復盤整個過程,讓他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把最終的圖打印出來,讓他放在書包里,告訴他如果忘記了,就看一眼,提醒一下自己應該怎么做。
第六步:把和孩子的溝通反饋給老師。讓老師知道我們家長的態度,因為我相信,只有家校配合,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第一次嘗試這種方法,沒有怒吼,沒有煩躁,卻得到了一個讓孩子、自己和老師都滿意的結果。想起以前的怒吼,就想為自己的肝(努傷肝)抹點淚。
如果你也遇到跟我同樣的問題,不妨也試一下這樣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