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才藝術與溝通技巧(怎樣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
因為新買的小熊開了線,大哭不已;
- 因為想去按電梯按鈕,被別人搶先一步,又哭又鬧;
- 因為自己的新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情緒激動。
- ……
這些大人眼中的雞毛蒜皮,卻能讓小孩的情緒小宇宙瞬間爆發,哄都哄不住。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這是為啥呢?
開車的家長們都知道,開車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快速踩下急剎車,遇到危險會第一時間躲避,這些不需要經過上層大腦的思考,恐懼就會讓我們迅速行動。
孩子因為玩具摔壞大發脾氣,想達到的目的達不到就大哭等等行為,都是因為沉浸在恐懼和憤怒的情緒里,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這樣就能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和社交,要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把別人想成“我”,這樣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樣子的了,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親子溝通的關鍵是“傾聽”,許多孩子不愿跟父母說心里話,原因在于父母的主觀武斷。
往往孩子剛說了個開頭,父母就急急下結論,劈頭蓋臉一頓教訓,讓孩子覺得是自討沒趣,以后自然就不愿再說。
傾聽,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傾聽,更是親子溝通成功的關鍵。所以,在希望孩子聽話之前,父母須以一顆慈愛的父母之心,耐心地先去傾聽孩子……
1、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告訴他們,“你感覺很生氣。”讓他們理解自己的情感如何用詞語表達出來,他們會覺得你能體會他們真實的想法,關心他們真實的想法。有時,理解孩子的情緒可能就已經足夠解決問題了。
2、允許孩子以更多元的方式發泄
父母應當意識到發泄是溝通的基礎,對于表達能力還很弱的孩子而言,學會自控還是后話。
一個孩子被逼彈琴兩個小時后,在紙上畫了頭發像電擊一樣豎起的媽媽,旁邊寫著:媽媽是個壞媽媽!媽媽看了,不應針鋒相對地斥責她,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緒平復后,再找她談:為什么恨媽媽?你要講出一個讓媽媽服氣的理由來!
孩子此刻已經平靜,臉上浮起羞愧的笑。這位媽媽后來說:如果當時我也發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緒”硬壓下去,就不會有后面的談話和溝通了。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是堵塞、壓制,還是疏導,決定了溝通是否能繼續下去。
3、固定親子溝通時間
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習慣,一家人一起來談“令我煩心的事”。注意,不是讓孩子一個人談,那樣會造成“審訊”式的緊張空氣,而是每個人都談,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致家人的訕笑,你的背后有我們。同時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4、平等姿態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好的溝通姿態,就是平等。
中國家教的傳統,讓很多家長養成了這樣的觀念——孩子是我生的,我養的,他就應該聽我的,我有權利教訓他。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家長對孩子雖然也親,也疼,用盡各種努力望子成龍,但是很多擺著居高臨下的教導姿態,處處樹立家長的權威,在親子關系中居于強勢主導地位。沒有給孩子相對平等的姿態。
就相處的本質來說,家長應該參與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主導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成長的最終結果是離開父母和家庭,去社會上建立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5、鼓勵和贊美孩子
鼓勵式教育老是強調贊美會讓孩子更自信,但是一味的夸贊孩子行動的結果,只會讓孩子飄飄然,贏得膚淺的自信。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鼓勵孩子想做事的動機和展現出來的特點,這樣才能強化其對自身的認知,進而不斷積極主動行動將其轉化成能力。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幫助孩子克服成長道路中的困難。
4~12歲青少兒學口才,就來藝口才
藝口才致力于讓4~12歲的孩子體會口才的藝術,感受語言的魅力。
通過“教、學、練、測、評”的專業學習閉環,結合播音、主持、演講、辯論、采訪、故事、兒歌、即興表演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實現寓教于樂的興趣化。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充分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樂趣,變得愛說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