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和家長溝通一件事情,但是家長覺得這個事情(與家長溝通美篇)
最近,家里的“熊孩子”在小區樓下學了一學期的舞蹈班,準備考級,嘿嘿嘿,“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以前沒有小孩的時候,對那些報這個班那個班的家長也是持不確定觀點。現在想來,一個暑假,大熱天,整天呆在家里她憋不壞,我還要別出問題來了呢,不像我們小時候,出了家門就可以跟小伙伴一起玩兒了,所以也確實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了,可見天下父母心吶。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大孩子的父母也是這樣,每年放假的時候也會跟一些大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今年也不例外,聊一聊這學期的情況,聊一聊他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情感等各個方面,其實確實挺有收獲的。你會發現原本從未關注過的小孩,其實也非常有趣,原本你覺得非常難以理解的小孩,在了解了他的過往后,也變得能理解了。或許家訪對于大學是不現實的,所以這種溝通與聯系也是了解他們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作為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只有全方位的熟悉學生,才能更加深刻的走進他們的內心。
在這里也談談作為小孩家長的一些想法。
1、既盡力爭取,也適當放手
中國人的宗族、家庭觀念重,還應辯證的看待這種老傳統,我們總想著將孩子撫養成人之后,還能繼續為他們做點什么。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也發現“起跑線”思維還是存在的,從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上大學的專業,包括畢業以后的工作,可以說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內發展,就像學生剛入校的時候,招生簡章上面有各專業的學生群,還會有不少家長進群,還會熱心的問需不需要建家長群,這都是能理解的。我們在盡力為孩子創造一些環境的前提下,也要學會放手,孩子的潛力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有時候在面對家里“熊孩子”沒轍的時候,安慰自己一下,她的優點有哪些?其實我們經常會說揚長避短,但真正在面對的時候卻很難走出這個短,往往越陷越短。其實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優秀的一面。有的學生很擅長學習,有的學生很擅長人際關系,有的學生擅長運動項目,學習能力在經歷了高考前十幾年的培養,已經達到一個層次,這個能力也完全能滿足大學的學習了,再想有所提升,并不是易事,至少智力上改變不大,更多是學習方法和思維的改變。所以,慢慢的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成人的責任和壓力。
2、二十年成才,一輩子做人。
能發現孩子的“真善美”,雖然物質社會發展讓現代人們缺乏了對精神的追求,缺乏最初的純真,但是在長期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真善美才是維系人際關系的真諦,而財富或者顏值只是促進了人與人的第一次的認識。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常常被教育的“真善美”而到了成人卻很少再提了。可能也是自身能力有限,就目前看來,我覺得一個學生能在遇到問題時候,能真心與我或者他人溝通交流的,對輔導員或者對學生都已算非常好的,當然如果這樣的學生又是學霸,那自然是功德圓滿了,只是這樣的事又能有多少如我們所愿的?
在人的成才與成人過程中,我相信成人肯定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的后期發展過程中,擁有更加完善品格(真善美)的人才能走的更遠。
當然,作為現代的大學生來說,即使沒有生活物質的壓力,仍然當以求學、求知為首任。這也是自己唯一能做到不愧于己、不愧于父母、不愧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為家長,我們都是一樣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應該深刻體會到了現在大孩子、小孩子的思想和思維比以往任何都難以想象,因此必須張弛有度。畢竟健康的成人遠強于不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