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溝通您是否會存在這樣的顧慮:
擔心自己反饋問題太多,孩子被邊緣化?
很多事情礙于情面不知道怎么說?
總發(fā)信息會不會打擾到老師工作?
為了打破爸爸媽媽的顧慮,讓家校溝通更有效,今天我們請來了英卓恩錦江園許長秀副園長,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孩子想象與現(xiàn)實分不清 你了解嗎?
?
在幼兒園階段,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說的事情與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大相徑庭:
曾經(jīng)我們老師就收到過同學媽媽發(fā)過來這樣一條消息:“寶貝說是在幼兒園哭了,被老師關在門外,還吐了是什么意思?”
經(jīng)過老師核實,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小伙伴,吃飯前大哭,坐在他旁邊的小姑娘也跟著哭了起來,吃飯時吐到衣服上,于是生活老師就把小姑娘帶到午睡室換上了干凈的衣服。
得知真相后的家長和老師都哭笑不得,小朋友想象的世界簡直太可愛了!也多虧了及時地溝通,才讓事情真相大白。
為什么事情真相和孩子表述出來的完全不同呢?
這其實是一種正常階段,因為幼兒園孩子正處于想象力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會傾于自己的想象來認識世界,容易會將想象和現(xiàn)實混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這種混淆想象的情況會逐漸減少。
“如果遇到此類情況,爸爸媽媽既不能漠視也不能過于激動。一定要及時和老師進行理智地溝通,了解真實情況。”只有老師和爸爸媽媽都清楚實際的情況,才能找到正確引導孩子的方式。
孩子性格“多樣性”不能忽視!
?
很多小朋友會存在性格的多面性,在幼兒園和學校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
例如:
在家里是個小霸王,調(diào)皮搗蛋,但是在幼兒園卻是小乖乖。
在家里什么家務都不做,自己的鞋子襪子衣服到處亂扔,但是在幼兒園卻能收拾得整整齊齊。
面對孩子的多面性,如果爸爸媽媽和老師不交流,不溝通,雙方都各不知情,家校教育脫節(jié),就無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如果能保持通暢的交流,爸爸媽媽能更多地獲知老師的教育理念,老師也更清楚孩子在家的狀態(tài),這樣家庭、學校才能產(chǎn)生有效的合力,對孩子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溝通的兩個好時機 立馬GET
家長會、開放日、班級群、電話、面談……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什么時候通過什么渠道溝通呢?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PART 1
提前和老師約定時間
微信、電話溝通一般選在晚上6點到9點,老師時間相對比較寬松,如果爸爸媽媽有問題需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可以采取“預約”的方式,與老師商量,在約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溝通。
高效技能:各位爸爸媽媽可以先把想了解的情況和問題準備好,提前發(fā)給老師,這樣老師也可以在這一段時間里留心一下孩子的情況,在溝通中也會更加有針對性。
PART 2
家長會、分享會時溝通
英卓恩幼兒園每學期末都會安排1對1的溝通,與家長們詳細溝通孩子這學期的成長和表現(xiàn),這是個非常適合與老師詳盡交談的機會,爸爸媽媽可以將訴求完全說給老師,全方位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高效技能:爸爸媽媽可以把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在家的情況準備一下,讓老師更了解孩子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表現(xiàn),能更好地把握跟孩子交流、指導孩子的方式、方法。
尊重、信任 讓溝通更溫馨
家園共育的本質(zhì)是共同解決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家園溝通的關鍵在于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情感橋梁,對于家長反饋的任何問題,英卓恩老師們都會做到“小事不小視”,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專業(yè)、有愛、溫度、細致的高品質(zhì)服務”,讓爸爸媽媽們放心、安心。
我們也希望:在與老師溝通過程中,爸爸媽媽能從相信“老師能照顧好孩子”、“老師會教育好孩子”的角度與老師溝通,多給老師一份信任和理解。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同心同力,共同努力,才能產(chǎn)出1+1>2的合力,一個孩子的良性發(fā)展,不但需要優(yōu)秀的老師,還需要優(yōu)秀的爸爸媽媽,更需要優(yōu)秀的老師與優(yōu)秀的爸爸媽媽配合起來,協(xié)同作戰(zhàn)。
各位爸爸媽媽,教育之路,道阻且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