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孩子說臟話,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孩子是在哪學的?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孩子通過模仿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學到的。但是,有的家長會說,家里沒有人說臟話。其實,很可能是家長自己無意中說了臟話,當時并沒有意識到,而孩子特別敏感,就記住了。之后,在類似的語境下,孩子的嘴里就會時不時冒出臟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從小朋友或者別人身上學來的。
為什么罵人多帶生殖器官
一般罵人的時候會要挑骯臟、下流、惡毒的語言。而生殖器官在很長一段時間屬于公認會引發罪惡與骯臟聯想的事物,所以最容易拿來當作侮辱別人的武器。另外,雖然覺得生殖器官骯臟,但是一旦跟性沾上邊,就會產生征服的快感。很多臟話都是以女性生殖器和性行為為基礎的。罵人的時候把生殖器捎上,本身就是對性的污名化。孩子說臟話,問題不僅僅表現在語言上,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把生殖器官與骯臟聯系在一起的錯誤認識。這種意識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性是用來罵人,性是骯臟的。
別讓“性羞恥”先入為主
說臟話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可能是家長沒有想到的,也不愿意看到的。心理學中“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后交往關系的影響,對于事物的第一印象同樣對個體對此事未來態度有很深的影響。雖然,這些第一印象并非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深刻、牢固的。例如,一名4歲的孩子如果第一次接受與性有關的信息是負面的,可能會對以后的戀愛、結婚、擇偶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婚姻幸福。孩子說臟話,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導,就會成為習慣。以后,他與小伙伴發生言語沖突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對孩子的情緒控制、心態控制和維持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不讓孩子說臟話, 家長要這么做
以身作則 正所謂,身教勝于言傳。想要孩子不說臟話,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提供健康的語言環境。說臟話和其他壞習慣一樣,首先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孩子就好比復印件,復印件出錯,必須要從原件上找出錯誤并改正,否則就會一直錯下去。如果家人和孩子都說臟話,那么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改正。
冷靜處理 第一,不要過度解讀。通常,孩子的理解能力差,模仿能力強。他們只是模仿大人說的話,但常常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此時,家長如果對孩子說臟話置之不理,足以讓它在變成一種壞習慣之前消失。第二,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清楚說臟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并且會影響自己的形象。當孩子覺得對自己不利,可能會考慮改正錯誤的行為。
情緒表達 有時,孩子說臟話也是情緒表達不當的表現。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情緒,并教給他們正確控制情緒和表達情緒的方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