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生產生叛逆心理的因素有哪些?
初三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征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沖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第二,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并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案例一:他喜歡看父母干著急
案例分析:小邢讀初中時,非常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而父母簡單禁止他“玩電腦”,一味要求他放學回家必做多少作業、多少遍練習,引起了小邢的不滿,既然家長在家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讓成績一落千丈,明知這樣做不對,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歡看到父母不舒服、干著急的樣子。升初三后,面臨中招考試,在老師真誠得體的開導下,小邢才逐漸放棄了叛逆,恢復常態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并在高一第二學期和同學合作搞電腦軟件獲得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解決對策: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現出來的。比如表現在學習方面,若是父母把個人意愿強加給孩子時,他們不僅不會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還會采取報復手段,故意不學習。小邢家長這樣處理顯然不妥,孩子對現代科技的愛好和探索,家長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能以一成不變、簡單粗暴干涉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父母應該在平時多留意社會的發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與孩子溝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師求教,雙方配合合理引導,使孩子個人愛好與他長遠的人生目標銜接上,從而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案例二:他染黃了頭發氣老師
案例分析:初三學生小陳,染了一頭黃頭發,黃頭發中間又夾染幾撮紅頭發,還喜歡穿新奇的服裝,他知道這些為父母及老師所無法接受,但每當看到父母或長輩瞧見自己這般摸樣時的表情和表現出來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猶如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解決對策:叛逆心理明顯地表現在青少年的穿著打扮上。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不遺余力地追求個性,讓自己變得很另類。青少年喜歡“跟風”,追求時尚,表現個性,但缺乏對事物全面綜合評價的辨識能力,他們不一定了解時尚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不一定是好的東西,有些青少年群體所追隨的東西,往往是標新立異、突出自我,卻反潮流,對自我形象不利。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意識,給孩子設立人生的界限,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方向。
案例三:他和再婚的父親作對
案例分析:初二學生小鄭,父母關系破裂了,小鄭跟了父親。他原本品行兼優,由于父親與插足的第三者結婚,讓孩子心靈蒙受創傷。沒有媽媽的日子,小鄭無法接受,于是故意和父親作對,父親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吸煙、喝酒、賭博樣樣都會,還交上了社會上的不良朋友,且處處“整治”父親和繼母,為的是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解決對策:對于處在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心態。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必須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由于這些孩子精神比較緊張,而感情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他們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因此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更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用愛來融化與孩子的隔閡和創傷,而作為繼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此外,離異的雙方在分別與孩子相處之時不要對孩子發泄怨恨的情緒,盡量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并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事,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是愛孩子的,避免在孩子心中埋下苦毒的種子,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人格。
案例四:她在房門貼上“請勿打擾”
案例分析:一位廣東家長苦惱地訴說,自己的孩子過了這個寒假就面臨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寫作業就是自己悶頭上網玩游戲、聊天,對家長不理不睬。最過分的是,前兩天他和愛人想跟女兒好好溝通一下,誰知沒說幾句話,女兒就頂撞說:“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還在自己的房間門上用電腦打了幾個字“請勿打擾”貼在上面,氣得自己無話可說。
解決對策:中學時期的孩子正處于“心理斷乳期”,有了獨立的傾向。這階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變化大并難于駕馭。他們有了喜怒哀樂,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還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如對孩子的表現刨根問底,或是漠不關心就會增強他們的反抗情緒。作為父母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爭取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和安慰者。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心理斷乳期”。
青春期是變化的,也是充滿機會和危險的。當孩子拋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們家長不要針鋒相對,可以像接籃球一樣,退一步接住。進行了解。以上這些方法希望對您有用,如果您還想獲得更加詳細的一對一指導。點擊下方導師熱線電話求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