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聽懂話就是不聽話
“叫你吃飯,你回來干嘛”
“別玩了,趕快吃飯去!”
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內驅力?
第一步、家長的認知觀念,穩定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場,能靜下心分析導致孩子叛逆厭學原因;
第二步、家長調整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減少嘮叨,學會用我信息、GROW溝通、NLP親子溝通等溝通技巧引導孩子;
第三步、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厭學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學習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等;
第四步、協助孩子處理好師生同學關系;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五步、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學習目標等,讓孩子提升學習責任心與學習效率。
點咨詢免費領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的電子書
“干嘛看電視,等你考高中再說!”
“你再不好好學習,就讓你玩電腦了!”
……
孩子就是不聽,做父母的苦口婆心,孩子一句話都沒說,久而久之,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不聽話,就算是提出無理的要求也沒用。
那身為父母,我們怎么才能有效地“立規矩”呢?
在這里,和各位家長分享6個方法:
一、延遲滿足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卡米拉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證明了延遲滿足分為5個階段:
1、2—3歲的孩子,不要管他們的哭鬧,也不要管他們的胡鬧。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對秩序產生強烈的需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就會感到非常焦躁不安。
2、6-8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父母和自己之間的界限,如果父母在此時頻繁地被外界的“威脅”所淹沒,他們會變得焦慮、敏感,容易暴躁,甚至是冷漠。
而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能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讓他們盡可能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9-11歲的孩子,不要管他們的哭鬧,不要呵斥他們亂發脾氣,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我們只有接納他們,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么表達”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果父母總是說:“不要哭,不然不會被打”,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妨蹲下來,看著孩子,靜靜地看著他們。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不要說:“你真的很生氣,都這么大了,怎么一點小事都辦法不好呢?”“你到底怎么這么沒出息!”
但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他發脾氣是想要跟我們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總是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他就會覺得我們不愛他、不接納他,不理解他。
這就會出現更加的糟糕的情況:
“你怎么這么大個孩子,動不動就哭,都是個玻璃心,真是個惹人厭的東西!”
“我家孩子就知道哭,哭什么都不干,就是煩死人了。”
“你看人家小時候能不哭嗎?”
……………
很多時候,孩子的哭鬧是在宣泄情緒,是在尋求關注。
可很多父母卻忽視了這一點,只看到了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表象,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孩子哭其實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
如果父母懂得去看見孩子哭,就會看到孩子哭的背后的渴望,就能夠理解孩子的哭鬧,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孩子哭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就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