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 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
滑坡、崩塌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基礎條件和外界條件:
①基礎條件:地形坡度較大、巖性松軟、結構不完整(裂隙發育)、軟硬夾層等;
②外界條件:風化作用較強,暴雨、洪水、融雪、水庫滲漏潰決、人工灌溉或排水、地震、人為爆破、工程開挖、填棄碴土等。
泥石流的形成,同樣取決于基礎條件和外界條件:
①基礎條件:地形坡度較大、流域面積較大、松散堆積物較多、天然植被較少;
②外界條件:降水豐沛(暴雨多發)、冰川積雪迅速消融,河堤(水庫、冰湖)潰決等。
圖1 我國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分布
例題
下列左圖為滑坡、泥石流的示意圖,右圖為我國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8~9題。
8、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共同條件是( )
A. 突發地震
B. 坡度較大的山地
C. 連降暴雨
D. 地表堆積物較多
9、圖中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入射時間最長,并且受滑坡、泥石流威脅最小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B、B
精講精析:(1)分析滑坡、泥石流的發生條件。①滑坡發生在坡度較大的山地,地震、暴雨、工程開挖等都會引發滑坡的發生;②泥石流同樣發生在坡度較大的山地,泥石流的發生必須要有充足的“水”(降水、洪水等等);③因此,滑坡和泥石流的發生,共同的條件是“坡度較大的山地”,泥石流不需要地震,滑坡不一定需要強降水和地表堆積物。因此選項B正確。
(2)分析地形與陽光入射、自然災害的關系。①由題干可知,該地區位于華北地區,即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因此全年太陽都位于該地的南側,山地的南坡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陽直射,圖中四地均位于山地的南側;②山脊的海拔,高于兩側,因此接受的太陽直射更多。圖中的a、c、d位于山谷,b位于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③山脊排水順暢,滑坡、泥石流災害較少。因此綜合來看,b地符合條件,位于山地的南坡、山脊,太陽直射較多,滑坡和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性較小,選項B正確。
總結
- 山脊、山谷
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比較滑坡、泥石流的發生條件,找出二者共有的必要條件;②根據該地的緯度、地形,分析地形與陽光入射、自然災害的關系(南坡、山脊的陽光入射更多,自然災害更少)。
山脊、山谷的區分,主要有兩種方法(通過等高線):
①看凸出方向。等高線凸向低處,為山脊;凸向高處為山谷(凸低為脊、凸高為谷);
②看兩側海拔。沿著等高線彎曲的方向,畫出山脊線或山谷線。垂直于山脊線或山谷線,作一條垂線,與兩側等高線相交。如果中間海拔高、兩側海拔低,則為山脊(下圖中的②),中間低兩側高則為山谷(下圖中的③)。
圖2 山脊與山谷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