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關乎孩子成長(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
昨天,跟閨蜜去聽了一場家庭教育講座,主講人是哈佛才女魯林希。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由于她的成長環境和個人經歷,我覺得她講的內容有一定的高度,主要是讓父母在思維層面和認知層面去改變。
有幾點,我感覺她講得還蠻好的,今天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一、成功是不可預測的
在七八十年代,司機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掙錢也多,因為那時會開車的人少。
但是現在呢?不會開車的少,司機也就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好工作了。
以前在供銷社任職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但現在呢?供銷社都沒了。
仔細想想,那個時候夢寐以求的工作、行業,到現在好多都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規劃著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未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或許,我們現在認為非常好的工作或行業,等到孩子們成年了,未必就是好的。
所以,這樣想來,過多的擔憂和焦慮是不是沒有必要呢?
二、成功是復雜多樣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走的也都是差不多的路線,好成績,好學校,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個北大畢業生去賣豬肉的陸步軒。
當年,引起了社會的熱議,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然而,多年后,人家豬肉的年銷售額達到了18個億。
當然,我不是說讀書沒有用,我一直覺得讀書有用,而且人一定要多讀書。
如果,陸步軒當年不是北大畢業,或許,他的豬肉賣不到18個億。
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需要思考:成功的人生,是不是只有找份好工作這一條路?
現在,互聯網、短視頻的興起,讓很多人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而且,現在學東西是如此的便利,你想學任何領域的知識,你都可以學到,清華北大教授的課,你在網上都能看到。
因此,孩子們的未來是多樣化的,他們的成功也是多樣性的。
所以,父母要重視個性化發展,拒絕工業時代的流水線思維。
三、家庭背景對孩子的影響
林希問我們在座的家長一個問題:你們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什么?
她說在小時候,她父母在餐桌上跟她聊的都是關于經濟,以至于她在大學選修經濟課程時,覺得非常簡單,因為,這是她從小就聽的東西。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我覺得非常重要。
因為,孩子每天聽到的東西,都會慢慢形成他的認知。
如果,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你家長他家短,孩子的認知也只在評論他人家事的這個層面。
如果,孩子每天聽到的都是關于國家的事情,孩子以后看問題的視角就會跟別的孩子不一樣,格局也會放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優于學校教育。
所以,你準備和孩子在餐桌上聊什么?
四、為人父母的4大原則
1、高質量的陪伴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上了初中,自己辭職在家,專職陪讀,孩子卻不領情,特別叛逆。
那孩子在上初中之前,你在哪里呢?
孩子的陪伴是有關鍵期的,孩子需要你陪的時候不陪,不需要你了,你卻過來打擾,孩子不煩你才怪。
當然,這并不是說,錯過了孩子的陪伴的關鍵期,再陪伴沒有用,而是你要花雙倍的耐心和精力,甚至是更多,才能跟孩子重新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而且,這個陪伴需要高質量,是全身心地跟孩子在一起,陪他一起做他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你坐在孩子身邊,他在做他的,你在忙你的。
2、尊重、尊重、尊重
父母永遠記住,孩子身上雖然流淌著你的血,繼承著你的基因,但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有區別于你的。
甚至有一天他將可能超越你。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
- 接納孩子跟我們之間的差異。
- 給予他自我選擇的權利。
- 耐心傾聽孩子,給他表達的機會。
- 當孩子有情緒時,同理他。
- 給孩子多一份信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3、榜樣、榜樣、榜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們一定要記住:身教永遠大于言傳。
當孩子不聽你的話時,你要想一想,對孩子的要求你自己做到沒有?
當你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當孩子想成為你的樣子,你覺得孩子還需要教育嗎?
所以,父母要先做好自己:遵守承諾、遵紀守法、夫妻和睦、孝順長輩、認真學習。
4、成長、成長、成長
現在的孩子之所以難教育,是因為,父母的步伐已經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了。
孩子已經更新換代,而我們還在用舊的模式,怎么能兼容呢?
所以,父母非常需要成長,跟孩子一起成長,全家人一起成長。
這樣,大家理念相同、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其樂融融,不香嗎?
最后,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生孩子?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