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交互分析理論,即PAC溝通分析理論,將人們在溝通中的心理狀態分為三種,雖然人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表現出不同的溝通狀態,但每個人總有一種狀態是占優勢的。
三種溝通狀態
1、父母式溝通狀態(P: parent)
第一種:憑主觀印象辦事,獨斷獨行,以權威和控制為標志,甚至表現出訓斥,支配、責罵等。
第二種:照顧、包容、鼓勵、支持孩子,也有溺愛、嬌慣孩子的行為。
2、成人式溝通狀態(A: adult)
注重事實依據,在分析問題時表現的客觀理智,善于從經驗中估計各種可能性然后做出理性決策,待人接物客觀冷靜、言語謙遜。是較好的溝通狀態。
3、兒童式溝通狀態(C: child)
沒有主見,遇困難的事情容易退縮、容易感情用事。
*良好的溝通模式是:雙方各自的溝通狀態正好是彼此都需要的。
促進方法
第一步,將家庭成員間的溝通狀態調整為相互需要的模式,以減少矛盾沖突。前期,家長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先滿足孩子的需求,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第二步,家長逐漸將自己的溝通模式調整為A(成人)狀態,從而影響孩子,讓其向A(成人)狀態靠近,有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