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你的方法用對了嗎)
高質量的陪伴,是放下自己,聚精會神感受孩子;是隨時“聽見”,“看見”孩子,給孩子積極呼應;是滿足孩子做主角,表現優秀,希望得到肯定的心愿;是用自己的溫柔謙卑,告訴孩子,你很厲害,我是你的粉絲;是用自己的愛和支持,讓孩子知道,你有溫暖的港灣和堅強的后盾,你什么都不要怕。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早晨,鼎鼎要到洗臉池邊洗臉刷牙,在誰幫他放置腳下小凳子問題上,鼎鼎發飆了。爸爸要幫他放,他不干;奶奶要幫他放,堅決拒絕;爺爺幫他放好,他將小黃凳狠狠踢到客廳里。鼎鼎要媽媽來幫他放凳子,可是此刻媽媽在另一個衛生間里洗澡呢。鼎鼎不管,哭著鬧著要媽媽放凳子。媽媽明白,這是鼎鼎對自己起大早抱著筆記本忙工作,到現在不理他心懷不滿,用這種執拗表達對媽媽的抗議。
陪伴孩子,是每一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
但高質量陪伴孩子,卻未必能做得到。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粘人,無法溝通,沉溺電子產品,暴力,逆反等,最終都會找到一個相同的歸因——父母陪伴的缺失。
有的家長叫苦,自己都快累死了,強打著精神還在陪他呢,說我不陪孩子,真是比竇娥還冤。
你那也叫陪孩子嗎?
沒錯你人在那里,可是心呢?不停接電話,玩游戲,刷朋友圈。孩子喊你看看他擺的大高樓,你不耐煩地擺手,孩子在你這里得不到回應;總是不停說教,叨叨叨,不需要你;不管孩子的需求,按照你的思路玩,你陪孩子還是孩子陪你呢。
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小孩子直覺很厲害的。他分得清誰是真心陪伴,誰是敷衍應付。你的心不在焉讓他覺得他在你心中不重要;你指手畫腳干擾了孩子,惹他憤怒;你心血來潮的參與,孩子根本沒把你歸類為自己人。
得不到充分陪伴的孩子,會用各種方式吸引家長的注意。哭鬧,蠻橫無理要求,故意違背規則等。孩子的不乖很大程度上是對父母陪伴缺失的抗議。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有講究,送給你四點秘訣。
秘訣之一,人在心也要在。即使工作再忙,壓力再大,到了陪伴時間,也一定要全心全意。關上手機,電視,把自己清空,交給孩子一個輕松開朗的家長。你可以一邊干活一邊陪孩子,但思維要進入孩子的頻道,跟著孩子的情緒走。當他興高采烈向你展示作品時,你要用心看,指出這個積木造型像天安門,這幅畫五顏六色長長彎彎,是彩虹吧?而不是含糊不清的:“好,好。”
秘訣之二,跟孩子擁有獨特的行動密碼。鼎鼎跟著媽媽到公園里拾來落葉和松塔,粘貼成秋天的畫,可好看了。鼎鼎跟著媽媽學習剪紙,剪出的小猴子像真的一樣。爸爸最拿手的是幫鼎鼎把木片拼成一個大軍艦。跟著爸爸一起跑步打球,那是他們男生的活動,又酷又帥。而扮演游戲角色,鼎鼎就要去找奶奶了。他當司機員,奶奶當乘客。他當樂迪送快遞,奶奶就當顧客。奶奶有困難呼喚總部開通時,鼎鼎就變成了總指揮金寶。
秘訣之三,親子之間共同活動越多越好。媽媽做烘焙時,鼎鼎跟著揉面,刷油,造型。鼎鼎戲稱自己做的餅干像“毛毛蟲”,又甜又香大家都喜歡吃。爸爸帶鼎鼎到云南爬山,到青島海邊玩沙,到桂林淺灘戲水,都成為鼎鼎最快樂的記憶。
秘訣之四,回應孩子,滿足需求。研究孩子成長發育規律,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刻,給予及時的情感心理支持。孩子建立安全感時的抱抱,陪陪;孩子走路,做事緩慢時的等待;孩子自由玩耍時的不打擾;孩子委屈,憤怒,沮喪時,對他情緒的接納;孩子干壞事時,對他動機的肯定;孩子在外遇到麻煩時,對孩子的鼓勵和撐腰。
高質量陪伴,不是人在現場杵著不動,不是家長唱主角孩子當配角的走形式,更不是時刻受到大人的指使和批評,成為提線木偶。
高質量的陪伴,是放下自己,聚精會神感受孩子;是隨時“聽見”,“看見”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呼應;是滿足孩子做主角,表現優秀,希望得到肯定的心愿;是用自己的溫柔謙卑,告訴孩子,你很厲害,我是你的粉絲;是用自己的愛和支持,讓孩子知道,你有溫暖的港灣和堅強的后盾,你什么都不要怕。
國外知名教授曾給出一個數據: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前之間,親子間共有的只有940個周末。很有限,很短促。以后再想孩子纏著你,仰著小臉聽你說話,機會就很少了。
有一句話戳心卻是事實:“當我需要你陪伴,哭著喊著向你求抱抱時你不理我。當我長大渴望自主自由時,你又追著喋喋不休,百般控制。對不起,錯過了的,還會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