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未成年人使用手機、電腦等智能設備越來越普遍,操作上已經非常熟練,這也讓不少犯罪分子瞄準了這群社會經驗不足、心智單純的“學生黨”,利用他們對零用錢的向往,以免費送禮、掃碼領錢等方式,引誘他們上當受騙。
“警察叔叔,我被騙了……”近日,12歲的小陳(化名,小學生)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莆田鳳凰山派出所報案。
被騙前,小陳如同往常一樣刷QQ空間時,看到一則聲稱“掃碼進群可以領錢”的廣告,還附帶著一個二維碼。小陳想到可以借此擁有一些自己的零花錢,當即進行掃碼,加入了這個“貓妹妹活動現場”群,并從群里添加了一個叫“貓妹妹”的好友。
“貓妹妹”是這個群的群主,也是詐騙分子。她要求小陳將微信余額截圖發給她,見小陳的微信中只有70余元零錢,了解到其只是一名小學生后,“貓妹妹”并沒有收手,而是繼續對小陳實施了詐騙。
“你能把錢退還給我嗎?求求你了!”拿不到母親手機的小陳苦苦向對方哀求道,可對方卻不為所動。
“不配合認證的話,你爸媽微信和銀行卡都會自動扣費。你家還要賠償6萬元,并且起訴你爸媽的。”詐騙分子繼續威脅并教唆小陳偷母親的手機,并發來虛假對話框截圖。
在“貓妹妹”的步步緊逼下,年幼的受害者害怕不已,按對方所說偷拿了母親的手機,用母親的支付寶掃碼支付了1000元。沒過一會兒,對方再次發了一個二維碼,小陳又按對方要求支付了9998元,其母親發現不對勁拿回手機查看,才發現小陳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
警方提示
怎么預防詐騙?
作為未成年人:
1.聊天中涉及匯款,一定要謹慎,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隨意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以免給騙子可乘之機。
2.不要輕易相信網絡游戲中的中獎信息,購買裝備和虛擬貨幣時一定要通過認證的方式進行交易,或是在家人同意并認為合理的情況下,通過正規渠道由家人代為操作,切勿讓孩子自行操作。
3.切勿相信任何物品或道具免費、翻倍返利等,天上不會掉餡餅。
作為家長:
1.家長要加強對手機的監管,關閉不必要的手機支付功能,保管好自己手機密碼、銀行支付密碼等。大多數未成年人都是通過家長的手機來完成轉賬,因此盡量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以免受騙后進行大額轉賬。
2.家長在平時學習反詐知識的同時,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告訴孩子不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告誡孩子不能貪圖小便宜、不貪戀游戲裝備,不輕信免費領福利、代練等說辭,涉及轉賬、匯款的,堅決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
3.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一旦覺得網上的內容有問題或感到迷惑時,要及時向成年人求助、咨詢。
END
不輕信免費領福利、代練等說辭,涉及轉賬、匯款的,堅決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
3.家長要及時提醒孩子一旦覺得網上的內容有問題或感到迷惑時,要及時向成年人求助、咨詢。
END